民盟中央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云南段)民主监督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公示表
反馈问题 | 民盟中央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云南段)民主监督指出“科研基础脆弱、环境风险防控与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不足” |
整改目标 | 建立呈贡区滇池生态环境综合防控体系 |
整改措施 | (一)加快实施滇池生态修复项目,完成市局下达流域林草生态修复。 完成时限:2023 年 12 月 牵头单位:区水务局、区自然资源局 (二)加强入湖河道清淤、湿地管护、水质提升、防洪等综合治理。 完成时限:2023 年 12 月 牵头单位:区水务局、区自然资源局 (三)滇池推广耕地轮作,增加绿色有机种植规模,加大化肥减量“三新”集成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应用,推进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增效。 完成时限:2023 年 12 月 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四)完善尾矿库环境监管机制,持续开展尾矿库常态化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完成辖区矿山生态修复治理。 完成时限:2023 年 12 月 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 (五)针对昆明高原浅水富营养化湖泊面源污染及修复科技需求,做好滇池流域蓝藻防控。 完成时限:2023 年 12 月 牵头单位:区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呈贡分局 |
整改主要工作成效 | (一)加快实施滇池生态修复项目,完成市局下达流域林草生态修复。 1.根据《昆明市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2023年林草生态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昆林发〔2023〕6号)、《昆明市财政局 昆明市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下达2023年滇池流域林业生态修复项目省级补助资金的通知》(昆财农〔2023〕111号等文件要求,下达呈贡区2023年滇池流域林业生态修复工程1000亩,项目地块位于吴家营街道办事处缪家营社区、郎家营社区,马金铺街道办事处风口社区、楸木箐社区、庄子社区。为确保顺利完成该项目建设工作,我局积极开展此项工作,8月份完成地块落实、作业设计编制及苗木准备等工作,10月份全面开展工程实施。截止目前,已完成林业生态修复项目1000亩,种植造林树种为华山松、滇青岗、清香木、滇油杉、旱冬瓜、云南松等。 2.2022年12月,滇池湖滨湿地生态效能提升项目工程建设以来,实施了乌龙湿地鸟类保育区、斗南片区湿地和江尾片区湿地围栏建造、开展官沟水系优化、水生植物补植、滇池沿岸湿地水系连通等效能提升项目工程。建设面积共涉及69.74亩。通过湿地效能提升项目建设实现水体自净能力和初期雨水水质提升,减少外海水体入滇池污染物,提升湿地净化功能。通过鸟类保育区建设,改善栖息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3.根据省、市“三区”管控实施细则(试行),结合呈贡区滇池保护治理实际情况对《细则》进行了细化,经报区政府常务会、常委会研究同意,印发了《呈贡区滇池“三区”管控实施细则(试行)》,细化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能职责,核心区在原滇池沿岸100米内一级保护区范围基础上拓展部分范围保护区域,将辖区斗南湿地片区等滇池沿岸范围一并纳入。《实施细则》主要从“两线”、“三区”名称及功能定位,“三区”管控实施细则两个方面进行了规定。明确了滇池湖泊生态黄线、滇池湖滨生态红线、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缓冲区、绿色发展区的功能与定位。 (二)加强入湖河道清淤、湿地管护、水质提升、防洪等综合治理。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工作体系。结合各相关部门领导岗位调整情况,近期区河长办对河(湖)长进行调整更新,进一步压实河(湖)长责任。全区18名区级河(湖)长、26名街道级河(湖)长、33名社区级河(湖)长和18个协调部门在位履职,各级河(湖)长按要求开展巡查,及时协调解决发现的问题。2023年截至目前,区级河长巡河252次,街道级河长巡河296次,社区级河长巡河1320次,信息报送20次。二是加强入滇河道、沟渠日常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共出动人员30381人次、清运车辆3971辆次,清理河道垃圾1148.9吨。河道保洁工作通过服务外包方式聘请专业公司开展,根据原有标准辖区3条入滇河道每年投入管护经费504万元,8条入滇沟渠每年投入管护经费275.82万元,水库、塘坝保洁管护费105.6万元。三是实施水质提升工程整治。2023年以来,先后开展实施了一系列重点水质提升工程。计划投资约9200万元开展沐春湖、泛春湖水环境整治及生态建设项目,截至目前项目1期主体工程已完工,片区总体水质得到改善;投资1000万元实施洛龙河和洛龙湖节点堤防、景观改造及综合整治工程,有效提升了洛龙河节点防洪排涝能力;投资约1000万元实施牛屎沟、第三沟入滇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竣工后牛屎沟、第三沟入滇水质将达到IV类。目前正在开展呈贡区乌龙斗南片区沟渠(水龙沟、龙王庙沟及第三沟)水质提升工程,计划投资约6358.65万元,已完成可研立项工作。四是原呈贡区B地块排洪设施建设工程。工程2023年8月开工,预计2023年底完工,可研批复投资4892万元,新建截洪干管5.5公里,将原B地块周边雨洪水直接接入洛龙河,现已完成沟槽开挖1755m,混凝土排洪管道安装1702m,沟槽回填1650m,完成形象工程进度30%,工程建成后解决B地块面山防洪问题。(基本情况:现由区自然资源局负责的滇池湖滨生态湿地位于滇池湖滨以东,斗南湿地公园以南,江尾村以西,上可乐村以北区域,总面积1178.633亩,其中涉及斗南街道547.3亩、乌龙街道626.6亩。1.2018年9月28日区政府《关于同意采取市场化管理模式对呈贡区湿地进行管护的批复》(呈政复〔2018〕269号)“同意采用市场化管理模式对湿地进行管护”。2.根据呈贡区深化党政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昆明市呈贡区深化区级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呈改发〔2019〕1号)工作要求,2019年6月3日,区水务局与区林业和草原局签订机构改革职能移交书,将滇池(湿地)风景区、水库(湖)风景区的建设管理职责移交至区林业和草原局,其中滇池湖滨生态湿地管护范围涉及斗南街道、乌龙街道,移交湿地总面积1230亩,由于2020年10月拆除滇池沿岸防护提,其中51.367亩被水域覆盖,现在湿地实际管护面积为1178.633亩。一是加强湿地管护力量。通过政府采购招标委托第三方进行湿地的具体管护,每年投入管护资金302万元,配备湿地一线管护人员37人做好湿地范围养护、巡查和管理工作。二是做好湿地隐患排除。组织相关单位定期检查和维护湿地管护设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每年进行湿地安全排除检查20次,割除湿地防火隔离带6800平方米、清除火险隐患荒草450余亩、修剪灌木17500平方米、生态防治红火蚁用药160千克、植物防寒防冻8000平方米。三是做好湿地环境维护。组织力量每年清理打捞赘生水生植物20余吨、割除枯败美人蕉20余吨、清除水面枯落物及杂物等260余吨、清理运走垃圾700余吨。四是做好湿地生态保护。每年结合湿地日、野生动植物保护日等及时做好湿地资源保护宣传,每年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科学投喂红嘴鸥,并加强巡护力度,切实保护湿地资源。五是积极配合做好十年禁渔工作。每周巡查2-3次,出动10余人次,加强常态化检查宣传,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对垂钓、游钓人员及游客进行劝离和宣传,发放“十年禁渔”和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宣传资料。) (三)滇池推广耕地轮作,增加绿色有机种植规模,加大化肥减量“三新”集成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应用,推进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增效。 按照水肥一体化的要求,结合呈贡区实际,采取小抽水机和塑料大桶将肥料溶解后一起进行喷灌,完成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1000亩,其中中卫社区700亩,庄子社区600亩,下可乐社区300亩,段家营社区200亩,郎家营社区赵家山200亩. 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强调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达到农作物增产和减少化肥施用量的目的。根据呈贡区种植的主要蔬菜品种都是生育期较短的叶菜类蔬菜,每年种植茬数较多,建议底肥每年施用腐熟的牛圈粪等有机肥1-2次,用量3-5吨+普钙30-50千克+硫酸钾10-20千克,或者每茬在耕地土壤基本整平移栽前,每茬亩施用精制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200千克,追肥2-3次,第一次追肥在移栽后5-7天亩施水溶肥(20:20:20)3千克,或者普钙3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尿素10千克;第二次追肥在移栽后20天左右亩施水溶肥(20:20:20)8千克,或者尿素15-20千克,第三次追肥主要看农作物长势确定是否施肥及用量。每次追肥都要在灌溉水浇水半透土壤耕层后再施肥,施肥后少量喷清水冲洗叶片,避免肥料浓度过大伤叶片。根据呈贡区2023年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方案,计划实施蔬菜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万亩,有机肥替代化肥3万亩。其中斗南街道0.2万亩次,乌龙街道0.2万亩,吴家营街道1万亩,雨花街道0.2万亩,洛龙街道0.1万亩,马金铺街道6.2万亩。有机肥替代化肥3万亩,其中吴家营街道0.8万亩(缪家营社区集体公司0.3万亩亩,段家营社区0.4万亩,郎家营社区0.1亩),斗南街道0.1万亩,乌龙街道0.3万亩,马金铺街道1.79万亩,云南大学0.005万亩,昆明理工大学0.005万亩。 主要措施:2023以来我站根据往年取土化验结果和今年取土样30个化验结果进行土壤理化性状分析,并对居委会50户农户进行了肥料施用状况调查,根据土壤理化性状分析结果,作物需肥规律、结合肥料施用状况调查和土肥田间试验资料等,采取最简单、最快捷的手段制定了13个作物的施肥配方,其中蔬菜品种11个、花卉品种1个、水果品种1个。增施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减少化肥施用量。 根据土壤理化性状分析结果、肥料施用状况调查、各种蔬菜作物的需肥规律,我站制定了2023年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方案及施肥建议卡(其中:蔬菜10个品种、花卉1个品种、果树1个)。举办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培训3期,培训干部农户130人次,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600余份,挂图100份,测土配方施肥手册400份,通过培训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和农户的科技素质及环保意识,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结果: 2023年度累计完成测土配方施肥8万亩,占计划面积的100%;有机肥替代化肥完成3万亩;完成化肥减量增效试验一组。据8组同田对比试验结果:每亩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亩施有机肥250千克+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效施用量(纯量)为9.9千克,其中N3.3千克、P2O53.3千克、 K2O3.3千克,亩平均产量2460千克,亩化肥成本投入148.5元,分别比习惯施肥亩减少化肥(纯量)12.71千克,减幅56.19%,其中N4.25千克(折合尿素9.2千克)、P2O54.25千克(折合普钙26.5千克)、 K2O4.2千克(折合硫酸钾8.4千克),产量2265千克,亩增195千克,增幅8.7%,亩增产值150元,亩肥料成本投入148.5元,减少投入65.12元;每亩节本增效215.12元。推广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面积11万亩,共节本增效2366.32万元。 (四)完善尾矿库环境监管机制,持续开展尾矿库常态化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完成辖区矿山生态修复治理。 根据《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在滇池流域及其它重点区域禁止挖砂采石取土的决定》(昆人发〔2007〕22号)、《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在滇池流域及其它重点区域禁止挖砂采石取土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昆政发〔2007〕46号)、《呈贡县人民政府印发<呈贡县关于在滇池流域及其它重点区域禁止挖砂采石取土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呈政发〔2007〕58号)的要求,呈贡新区从2006年12月到2008年12月31日,采取分阶段的关停、注销、不予延续登记等方式对挖砂、采石、取土矿山进行了整顿。到2008年底,呈贡新区范围内挖砂、采石、取土的矿山企业已全部关停(不含托管区),截至2021年9月底,呈贡区未再新设矿权。 (五)针对昆明高原浅水富营养化湖泊面源污染及修复科技需求,做好滇池流域蓝藻防控。 紧盯应急,持续开展蓝藻处置。成立呈贡区滇池蓝藻水华防控预警应急处置工作专班,每日动态清理滇池沿岸蓝藻水华。先后投入处置经费约70万元,配备除藻人员60余名,冲藻泵25台,蓝藻围捕船只20艘(后调整为10人、5台泵、5艘船)对近岸区域分段负责(分别为新河口——乌龙大沟,乌龙大沟——江尾新沟,江尾新沟——原房子湾村南,原房子湾村南——滇池斗南码头)进行蓝藻动态处置,开展河道、沟渠、滇池水域保洁及漂浮物打捞工作,累计出动人员约10000人次,处置蓝藻水华约30万平方米。在江尾洛龙河入湖口和乌龙大沟入湖口处共安置了11台水动力装置,通过水体循环促进蓝藻溶解进入水体,避免产生富集。 |
责任单位、责任人及联系人 |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呈贡分局 杨文雄 |
公示说明 | 现将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公示,如有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惠景园D7栋20楼20-17室。联系人员及电话:张露涛,67484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