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呈贡区人民政府 www.kmcg.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依申请公开
索引号: 015129595-202307-718557 主题分类: 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  昆明市呈贡区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3-07-27 10:42
名 称: 经济运行承压前行,增长后劲亟待增强 ——呈贡区202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文号: 关键字:

经济运行承压前行,增长后劲亟待增强 ——呈贡区202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27 10:42
字号:[ ]

上半年,在政府的领导下,全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消费市场整体平稳、接触型服务业加快恢复,但受投资降幅短时难以收窄、建筑业降幅扩大、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影响,全区经济较一季度呈回落态势,增长基础仍需夯实、后劲亟待增强。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上半年呈贡区地区生产总值为245亿元,同比增长0.4%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38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2.63亿元,同比下降2.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8亿元,同比增长2.3%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7941.8956.32

一、基本情况

(一)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上半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73629元,同比增长3.3%。其中,农业产值68547万元,同比增长3.5%;林业产值3984万元,同比增长0.7%渔业产值242万元同比下降11.3%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增速在全市14个县区中排第1位,在主城五区中排第1位。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

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9%增速在全市14个县区排第9位,在主城五区中排第1位。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26.3%,非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8.6%

(四)建筑业降幅扩大

上半年,全区在库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268.63亿元,同比下降29.77%,降幅较一季度扩大2.41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平稳增长

上半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76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在全市14个县区中排第9位,在主城五区中排第3位。其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增长97.1%

按经营地分,乡村恢复快于城镇: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0.85亿元同比下降1.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7亿元,同比增长51%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恢复快于商品零售:商品零售66.42亿元,同比下降3.1%;餐饮收入5.14亿元,同比增长25.3%

分行业看: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7%,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4%,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76.3%,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8.3%

(六)服务业运行逐步回升

上半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6.99亿元,同比下降2.1%;住宿餐饮业增加值4.37亿元,同比增长15.5%;交通运输行业跌幅较大,增加值同比下降15.4%,信息传输行业增速放缓,增加值同比增长5.7%。从营业收入来看:除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外(分别下降42.91%16.3%17.49%),其余行业均实现正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38.82%、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4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8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2%;其他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复苏,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0.7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04%

二、横向纵向对比

(一)与国家省市比:几大指标中工业增速快于国家省市

从同比看,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全国(3.8%)、全省(5%)、全市(6.8%11.2108.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分别低全国(3.8%)、全省(—5%22.814个百分点,高全市(—22.1%3.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低全国(8.2%)、全省(8.7%)、全市(6.7%3.13.61.6个百分点。

图片1

(二)与主城五区比:部分重点指标居于前列

上半年,49GDP核算基础指标中(实际我区指标34项)12项在主城五区位居第16项指标位居第2

三、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保持较快增长的韧性不足

一是停减产面居高不下。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停产企业5家,减产企业83家,停减产面达51.5%,停减产面较去年同期缩减10.7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扩大3个百分点。减产企业中降幅超过30%的企业36家,月均产值低于200万元的企业34家。二是行业发展不均衡。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26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呈“1214减”趋势,增加值占比超过10%的仅3个行业,占比前三的行业中重点企业均呈现一家独大的特点,且占比最高的行业和占比第三的行业比重相差25.1个百分点,18个行业占比在1%以下,该18个行业合计占比仅5.5%三是库内结构不优。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突破二十亿元的企业仅有5家,5家企业产值合计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9%5家企业分布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四个行业。

(二)建筑业降幅难以收窄

一是签订合同额大幅下滑,上半年,全区在库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1999.53亿元,同比下降24.25%。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1841.97亿元,同比下降18.17%,占总合同额的92.12%。本年新签订合同额157.56亿元,同比下降59.45%,占总合同额的7.88%二是房屋施工面积大幅下降,上半年,行业占比最大的房屋建筑业产值196.82亿元,同比下降37.41%房屋施工面积为1129.2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25%。其中本年新开工房屋施工面积为93.1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7%三是重点企业大幅下拉产值增速,上半年,产值占比93.9%重点建筑企业产值同比下降31.72%降幅较一季度扩大2.34个百分点,下拉全区总产值30.63个百分点

(三)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

一是入库项目少、规模小。上半年全区新入库房地产项目3个,较同期增加1个;计划总投资合计13.48亿元,同比下降17.41%。新入库项目少、规模小,对房地产投资支撑严重不足。二是在库项目剩余投资较少。上半年全区在库房地产项目75个,剩余投资190.46亿元。其中:停工项目5个,已完工未达退库条件项目20个,正常推进项目50个,停工及完工项目数占在库项目的33.33%。正常推进的50个项目中,剩余投资超过5亿的16个,占正常推进项目的32%;剩余投资25亿之间的13个,占正常推进项目的26%;剩余投资2亿以下的21个,占正常推进项目的42%

(四)消费市场需求仍显不足

一是批发业销售额下滑,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上下游行业销售均转弱。16月,全区批发业销售额累计完成436.58亿元,同比增长1.7%,环比下降8.9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批发业销售额完成367.22亿元,同比下降1.9%。其中,石油及制品批发同比下降4.6%;非金属矿及制品批发同比下降23.2%;金属及金属矿批发同比下降8.3%;建材批发同比下降15.8%二是药品、汽车零售均同比下降,上半年,全区西药零售完成销售额48.3亿元,同比下降3.5%,下拉全区限额以上零售行业增速2.6个百分点。在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车企占比达25%,上半年,全区汽车类商品销售额完成8.7亿元,同比下降4.2%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巩固工业经济发展基本盘

摸清停减产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因企施策,消除不利影响,推动停产企业复工复产。要促进减产企业释放产能,努力实现达产满产,消除或最大限度降低影响。持续加强对重点企业运行态势跟踪监测,关注市场需求和最新动向,及时做好产业政策的预调微调。深入企业走访调研,针对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协调保障力度,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切实做到“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推进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工业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二)加快项目推进,促进投资稳定增长

下半年全区投资预计将持续低位运行,需集中精力推动一批新开工项目入库,为投资增长注入后续力量。一是继续推行领导干部联系项目制度,以问题为导向主动服务项目,真正为企业解决项目落地和建设中的实际困难问题,加快项目进度。二是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加快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的滚动发展态势,落实管行业必须管投资责任,形成部门合力共抓投资,确保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建设。三是加强对待开发土地的跟踪管理,增强企业开发意愿,提高土地利用率,及时形成投资贡献。紧盯房地产发展态势。多渠道消化现有商品房库存,加快资金回笼,盘活资金,力争在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和销售面积上实现双增。

(三)力争建筑业产值收窄降幅,着力解决拖欠工程款项问题

紧盯重点企业产值波动情况,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联动性,加大与托管街道的沟通力度,及时了解和解决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困难。银行、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要重点解决建筑企业融资渠道少、贷款难问题。同时,要加大治理拖欠工程款力度,真正使建筑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一是鼓励金融机构从资金投入、信贷规模、贷款利率、担保费率等方面扶持建筑业企业发展。同时创新融资性担保方式,支持以建筑材料、工程设备、在建工程和应收账款等作为抵质押的反担保方式;二是由主管部门牵头,重点研究“三角债”或“多角债”的问题,努力盘活企业流动资金。

(四)持续挖掘释放内需潜力

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大促消费政策支撑力度,全力稳定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加快推动商贸综合体提档升级,做大做强一批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推动线上新消费场景和新消费模式发展。力推旅游、文体娱乐、住宿餐饮等服务消费恢复,抢抓暑期出游高峰期,持续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激发消费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