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呈贡区人民政府 www.kmcg.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依申请公开
索引号: 015129595-202102-367943 主题分类: 统计公报
发布机构:  昆明市呈贡区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1-02-05 15:28
名 称: 乘风破浪取得实效,经济总量更上层楼 ——浅析2020年呈贡经济运行情况
文号: 关键字:

乘风破浪取得实效,经济总量更上层楼 ——浅析2020年呈贡经济运行情况

发布时间:2021-02-05 15:28 浏览次数:221
字号:[ ]

乘风破浪取得实效,经济总量更上层楼

——浅析2020年呈贡经济运行情况

2020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实效,全区经济运行自上半年扭负为正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总量首次迈上500亿台阶。

一、经济运行特点

(一)经济恢复节奏持稳,总量规模持续扩大

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08.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增速分别比全国(2.3%)、全省(4.0%)、全市(2.3%)高2.81.12.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3位。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GDP累计增速分别为-6.6%3.8%4.9%5.1%,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五百亿元,全年呈现出持续回升的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7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02.32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300.3亿元,增长6.1%。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17:39.78:59.05




(二)主要指标稳定回升、排位靠前

在全市14个县区GDP核算主要基础指标37项指标中,排名前3的指标有10个。其中,排名第1的有当期零售业商品销售额现价增长速度(全省第14名)、当期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全省第45名)、当期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现价增长速度(全省第9名)和当期卫生和社会工作工资总额现价增长速度(全省第4名);排名第2的有当期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速度(全省第13名)、当期房地产业工资总额现价增长速度(全省第2名)、当期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现价增长速度(全省第3名)和当期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工资总额现价增长速度(全省第89名);排名第3的有当期注册地总专包企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全省第69名)和当期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速度(全省第38名)。

(三)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2020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7%

(四)工业降幅不断收窄



      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较全市(0.9%)低3.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0位。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收窄12.14.71.3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0.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0.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14.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下降5.4%,重工业下降0.8%

六大重点行业两正四负,食品制造业同比下降0.8%,增速降幅比1-11月收窄0.6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8%,增速降幅收窄2.6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下降6%,增速降幅扩大3.1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6.3%,增速与1-11月持平;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5%,增速提高0.9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0.6%,增速提高3.7个百分点。

工业利润持续恢复。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5.57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利润总额58.97亿元,增长123.1%

(五)投资增速放缓

2020年,实际管辖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5%,较三季度(9.2%)放缓3.7个百分点,增速比全市(8.1%)低2.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0位。其中,非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9.3%,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4.9%。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8.5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62%

(六)消费市场富有活力

2020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17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实际管辖区内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6.7亿元,同比增长12.3%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7.41亿元,增长13.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56亿元,下降4.7%。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5.9亿元,下降15.9%;商品零售105.08亿元,增长14.8%。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1.08亿元,增长67.7%

从热点商品看,粮食食品类零售额增长9.8%,中西药品类增长4.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79.4%,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237.6%,汽车类增长1085.1%

(七)服务业逐步恢复






      2020年,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00.3亿元,比上年增长6.1%,增速比全国(2.1%)高4个百分点,比全省(3.8%)高2.3个百分点,比全市(2.5%)高3.6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66%,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是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比上年增长8.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6%,住宿和餐饮业下降17.5%,金融业增长9%,房地产业增长4.4%,其他服务业增长6.7%

(八)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202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427元,比上年增加1728元,名义增长3.7%,增速与五华、盘龙、官渡、寻甸并列全市第3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98元,比上年增加1774元,名义增长8.2%,增速与五华、西山并列第5名。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4.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08,比上年缩小0.0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二、存在的问题

(一)批发零售业消费稳定,住宿餐饮业严重受挫

2020年住餐行业增速同比仍未转正,后续增长仍需发力。从住宿业来看,1-12月份,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52.2%,较1-11月收窄1.8个百分点,恢复到去年同期八成。1-12月份,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下降16.6%,较1-11月收窄1.6个百分点。从单位类型来看,餐饮业企业完成4.7亿元,同比下降15.3%,下拉13.5个百分点,餐饮业个体户完成1.3亿元,同比下降18.1%,下拉4.6个百分点。即使疫情控制后,住宿和餐饮业消费也是过时难补,其经营情况距原有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二)工业稳增长压力大

一是仍有停产企业。12月,159户规上企业中有7户企业当月停产(2户全年停产),企业停产面为4.4%。二是六个重点行业当月增加值增速增减参半。12月,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2.2%,下拉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速10.7个百分点;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拉动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速1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1%,下拉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速1.4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1%,拉动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速2.2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2%,下拉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速0.13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4%,拉动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速0.23个百分点。总的看来,工业稳增长工作任重道远。

(三)服务行业结构失衡

从企业分布看,86户规上服务业中主要分布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共计64户,占总户数的74.4%,其余行业共22户,仅占25.6%,且在库户数均少于10户,数据代表性不足,贡献偏小。

三、2021年建议

 从当前情况看,受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全区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要把“稳”作为基础和大局,把“保”作为前提和底线。从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快速恢复角度来看,必须紧盯工业产能释放和三产快速提升。

(一)持续助力市场复苏。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持续组织开展多形式、多种类、多主题的促消费活动;鼓励各行业利用网红、直播带货等新兴营销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消费特色和亮点。二是强化政策宣传。积极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加大消费政策宣传和特色商品推介力度,吸引消费者参与活动。

(二)全力以赴稳工业。我区经济结构中工业仍处于重要地位,针对今年以来工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把促进工业经济加快回升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要切实加强对重点企业、负增长企业的关注力度,对减产企业,认真分析企业减产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实际困难,促使其尽快恢复生产,稳定增长。持续抓好规模以上工业入统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及时入统,为工业后续发展提供动力。

(三)创优投资环境,增强投资后劲要坚持一手抓项目招引落地开工建设、一手抓在建项目快速建设投产。对谋划好的项目加快招引,对签约项目加快落地动工建设。要做到每个项目、每个节点有责任人有责任主体跟进,为项目落地动工建设提供全流程、全方位服务;对在建项目,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稳中求快,重点解决大项目跟进主体不明确,项目推进不快等问题,确保大项目有效接续,发挥好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切实提高投资的综合效益,增强投资增长后劲。

(四)做优存量,做大总量。在抓好在库企业服务的同时,精选有潜力的限下单位(个体)进行重点培育,加快“限下转限上”“个转企”进程,进一步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加速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计划和小企业“升规入统”培育计划,尤其是针对服务业行业结构失衡的问题,必须深入挖掘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达规企业入库,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