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贡区供销社2019年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呈贡区供销社2019年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简介
2019年呈贡区供销社总共有五大类项目;
1、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及退休人员经费,含1个项目
项目依据:呈供【2017】2号 呈贡区供销社关于解决付红珍同志工资和社会保障缴费等待遇问题的请示。项目目标:呈贡区供销社因历史改革原因,有部分长期工作人员及退休人员,人员身份错误,特申请此项目作为人员经费。
2、事业发展类项目,含8个项目
项目依据:2019年昆明市供销社县(区)级供销合作社综合目标责任书。9个项目分别是:1、发展城镇社区消费合作社1个;2、改造提升基层供销社1个;3、农村公共管理型合作社提质1个;4、提升规范综合服务社1个;5、供销社“二次创业”工作经费;6、实施“四进村”“五个有”“两社一会”培训建设;7、2018年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专项资金;8、2019年农产品经纪人培训教育专项资金。项目目标:按时按量完成市社安排的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做好农村工作,沟通农业关系,服务农民民生。提高供销系统从业人员各项业务能力水平,做好各项培训工作。
3、党建类项目,含4个项目
项目依据:党建责任目标书。4个项目分别是:1、党支部建设项目;2、基层党建提升项目经费;3、区直党(工)委党员活动经费;4、呈贡区2019年春节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社区老党员经费。项目目标:1、做好供销社党委的党建工作;2、创建离退休“示范党支部”;3、做好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工作;4、做好党员培训活动。
4、内部控制项目,含1个项目
项目依据:根据呈政复【2017】211号,关于明确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先行试点单位的批复。该项目于2017年启动,2018年具体开展,2019年竣工验收。目标:建立健全本单位内控制度。
5、当年性项目,含5个项目
根据当年临时性任务及工作要求,新增加的项目。分别是:1、办公设备政府采购;2、供销社大院改造;3、供销社基层社资产增值保值;4、供销社资产增值保值;5、供销社资产管理委员会。项目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更好的完成上级单位交办的任务以及协同其他单位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绩效目标设定及指标完成情况
绩效目标的设定主要分为三项指标来开展,主要分为:(1)产出指标内含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成本指标。(2)效益指标内含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可持续性影响指标。(3)满意度指标。
呈贡区供销社绩效评价小组严格按照要求对绩效指标进行了细化,尊重事实,注重实效,对绩效指标进行了分解,从2019年完成程度来看,绩效指标完成度较高,绩效指标设置比较科学合理。
二、项目单位绩效报告情况。
本单位在每个季度开展项目进展以及绩效评价分析会,由具体项目实施科室进行项目情况分析,由绩效评价小组进行评价,适时进行批评以及整改。并按季度及时向财政局上报项目绩效进度。
项目名称 | 项目依据 | 实际支出 | 项目金额 | 完成情况 |
内部控制工作先行试点建设项目经费 | 呈财行〔2019〕114号 | 区级 | 30,000.00 | 已完成 |
2018年度省级农民合作社建设专项资金 | 呈财行〔2019〕114号 | 省级 | 30,000.00 | 已完成 |
2019年农产品经纪人教育专项 | 呈财行〔2019〕114号 | 市级 | 12,368.00 | 已完成 |
区直党(工)委党员活动经费 | 呈财行〔2019〕114号 | 区级 | 88,360.00 | 已完成 |
呈贡区2019年春节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社区老党员经费 | 呈财行〔2019〕114号 | 区级 | 4,200.00 | 已完成 |
基层党支部建设经费 | 呈财行〔2019〕114号 | 区级 | 63,080.07 | 已完成 |
供销社“二次创业”工作经费 | 呈财行〔2019〕114号 | 区级 | 49,360.00 | 已完成 |
办公设备政府采购 | 呈财行〔2019〕114号 | 区级 | 30,000.00 | 已完成 |
发展城镇社区消费合作社 | 呈财行〔2019〕114号 | 区级 | 30,000.00 | 已完成 |
实施“四进村”“五个有”“两社一会”培训建设 | 呈财行〔2019〕114号 | 区级 | 51,809.00 | 已完成 |
提升规范综合服务社 | 呈财行〔2019〕114号 | 区级 | 30,000.00 | 已完成 |
农村公共管理型合作社提质1个 | 呈财行〔2019〕114号 | 区级 | 20,000.00 | 已完成 |
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及退休人员经费 | 呈财行〔2019〕114号 | 区级 | 112,689.68 | 已完成 |
联合社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 呈财行〔2019〕114号 | 区级 | 48,330.00 | 已完成 |
改造提升基层供销社 | 呈财行〔2019〕114号 | 区级 | 30,000.00 | 已完成 |
供销社大院改造 | 呈财行〔2019〕114号 | 区级 | 9,000.00 | 已完成 |
供销社资产保值增值 | 呈财行〔2019〕115号 | 区级 | 0.00 | 已调减 |
合计金额 | 639196.75 |
三、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
本次自评的目的是了解我单位2019年度财政资金预算支出的绩效状况,为今后预算安排提供决策支持。进一步增强本单位支出管理的责任,优化支出结构,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保障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
(二)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此次绩效的评价原则是:(1)参与原则。项目评估主体和评估客体的共同参与,尊重双方的意见。(2)客观原则。绩效评估时受到双方亲疏关系和等级关系的影响,主观偏见影响较大。因此评估方法应该追求尽可能客观性的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主要为三指标:(1)产出指标内含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成本指标。(2)效益指标内含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可持续性影响指标。(3)满意度指标。
评价方法:主要采用了目标考评法。根据具体目标的完成度,以及评价指标进行评价。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1.前期准备。2.组织实施。3.分析评价。
在绩效评价前期本单位成立了评价小组,负责对本部门的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根据绩效评价方法,以及绩效评价指标对绩效进行有效评价。
呈贡区供销社的年度工作目标主要根据市供销社下达的县(区)级供销合作社的综合目标责任书。根据责任书规定的细目,数量标准进行。其中具体指标由市供销社负责考核完成程度及有效性。
年底呈贡区供销社出色的完成了市社下达的综合目标任务。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情况
项目严格参照一季度不低于20%,二季度不低于60%,三季度不低于80%,11月30日累计执行进度达到100%进行。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及退休人员经费,项目经费未按照项目累计执行进度实施。已提出整改建议。该项目具有特殊性,因为是根据个人工资,按月发放,所以未能达成。在2020年工作中将采取更有效的方式进行项目实施。
其余项目均按时按量按质完成。
3.项目的效益性分析。(1)项目预期目标完成程度。(2)项目实施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1)项目经济效益:提升综合服务社4个,从以前的简单商品销售变成多样化商品销售。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加了社会、集体、个人经济效益;做了社有资产清查,切实把握社有资产实有情况,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做好资产增值保值,切实保障区供销社的集体资产。
(2)项目社会效益:已吸收单位会员20个,个人会员50个,按季召开会议。进行单位、个人经营情况讨论交流。群众评论度高,反馈满意。给单位和个人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生态效益:扶持了专业合作社建设50个,每年都举办农产品经纪人培训,请专业教授讲课,2019年在梅子村居委会联合开展农村公共服务合作社服务,使农民群众增强对农产品种植、保鲜、收购和销售的知识;与殷联社区开展社区城镇消费服务社的社区服务工作,有效发挥农村转城镇化过程中供销社的消费服务功能。
(4)可持续影响效益:供销社提升综合服务社3个,举办农产品经纪人培训60余人次,扶持专业合作社2个,沟通协调31个供销服务站点。满足了社会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给社会、集体、个人带来了良好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及退休人员经费该项目有效解决了本单位历史遗留问题,在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情况下,有效照顾了人员问题,给职工提供可持续的生活保障,也为单位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附相关评分表)。
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指标评分表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 指标 | 自评分 | 具体指标 | 评价标准 | ||||||
项目 决策(20分) | 项目 目标 (4分) | 目标内容(4分) | 4 | 设立了项目绩效目标;目标明确;目标细化;目标量化 | 设有目标(1分) 目标明确(1分) 目标细化(1分) 目标量化(1分) | ||||||
决策 过程 (8分) | 决策依据(4分) | 4 | 有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某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某部门年度工作计划;某一实际问题和需求 | 符合法律法规(1分)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分) 部门年度工作计划(1分) 针对某一实际问题和需求(1分) | |||||||
决策程序(4分) | 4 | 项目符合申报条件;申报、批复程序符合相关管理办法;项目调整履行了相应手续 | 符合申报条件(2分)项目申报、批复程序符合管理办法(1分) 项目调整履行了相应手续(1分) | ||||||||
资金 分配 (8分) | 分配办法(3分) | 3 | 根据需要制定的相关资金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中有明确资金分配办法;资金分配因素全面、合理 | 有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1分) 办法健全、规范(1分) 因素全面合理(1分) | |||||||
分配结果(5分) | 5 | 资金分配符合相关管理办法;分配结果公平合理 | 符合分配办法(2分) 分配公平合理(3分) | ||||||||
项目 管理 (25分) | 资金 到位 (5分) | 到位率 (3分) | 3 | 实际到位/计划到位*100% | 根据项目资金的实际到位率计算得分 | ||||||
到位时效(2分) | 2 | 资金及时到位;若未及时到位,是否影响项目进度 | 到位及时(2分) 不及时但未影响项目进度 (1分) 不及时并影响项目进度(0.5分) | ||||||||
资金 管理(10分) | 资金使用(7分) | 7 | 支出依据合规,无虚列项目支出情况;无截留挤占挪用情况;无超标准开支情况;无超预算情况 | 虚列套取扣4-7分 依据不合规扣2分 截留、挤占、挪用 扣3-6分 超标准开支扣2-5分 超预算扣2-5分 | |||||||
财务管理(3分) | 3 | 资金管理、费用支出等制度健全;制度执行严格;会计核算规范 | 财务制度健全(1分)严格执行制度(1分)会计核算规范(1分) | ||||||||
组织 实施(10分) | 组织机构(1分) | 1 | 机构健全、分工明确 | 机构健全、分工明确 (1分) | |||||||
项目 管理 (25分) | 组织 实施(10分) | 项目实施(3分) | 2.8 | 项目按计划开工;按计划进度开展;按计划完工 | 按计划开工(1分) 按计划开展(1分) 按计划完工(1分) | ||||||
管理制度(6分) | 6 | 项目管理制度健全;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健全(2分) 制度执行严格(4分) | ||||||||
项目 绩效(55分) | 项目 产出(15分) | 产出数量(5分) | 8 | 根据该项目实际,标识具体明确的产出数量 | 对照绩效目标,按实际产出数量率计算得分(5分) | ||||||
产出质量(4分) | 4 | 根据该项目实际,标识具体明确的产出质量 | 对照绩效目标,按实际产出质量率计算得分(4分) | ||||||||
产出时效(3分) | 3 | 根据该项目实际,标识具体明确的产出时效 | 对照绩效目标,按实际产出时效率计算得分(3分) | ||||||||
产出成本(3分) | 3 | 根据该项目实际,标识具体明确的产出成本 | 对照绩效目标,按实际产出成本率计算得分(3分) | ||||||||
项目 效果(40分) | 经济效益(8分) | 8 | 根据项目实际,标识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 | 对照绩效目标,按经济效益实现程度计算得分(8分) | |||||||
社会效益(8分) | 8 | 根据项目实际,标识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 对照绩效目标,按社会效益实现程度计算得分(8分) | ||||||||
环境效益(8分) | 8 | 根据项目实际,标识对环境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 对照绩效目标,按对环境所产生的实际影响程度计算得分(8分) | ||||||||
可持续影响(8分) | 8 | 项目产出能持续运用;项目运行所依赖的政策制度能持续执行 | 项目产出能持续运用(4分) 所依赖的政策制度能持续执行(4分) | ||||||||
服务对象满意度 (8分) | 8 | 项目预期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的满意程度 | 按收集到的项目服务对象的满意率计算得分(8分) | ||||||||
总分 | 99.8 |
六、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议(以后年度预算安排、评价结果公开等)。
以后年度的预算安排积极参考绩效评价结果,对评价不理想的项目进行坚决删除,在评价结果中查缺补漏,严格按照绩效评价操作办法进行。合理安排以后年度的各项资金安排,严格按照绩效四大指标进行项目安排、资金分配等。
严格按照区财政局要求对绩效评价结果报相关部门,并按时、真实的公开。
七、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专项管理方面的问题。区供销社专项立项依据充分,都是按照区社年度责任任务书开展,严格遵照区供销社职责职能尽职尽责进行相关立项。均有任务书及责任目标书作为立项依据。项目资金严格按照专款专用,遵守财政资金使用相关规定进行使用。没有任何私自挪用、截留,乱用的行为。
(二)资金分配方面的问题。资金分配按照重点项目,以及项目的具体实施内容进行分配,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分配,普通项目合理分配的原则。
(三)资金拨付方面的问题。项目资金及时拨付、无滞留、无闲置等现象。对于无法开展的项目,积极联系财政局,做好项目调减工作。
(四)资金使用方面的问题。项目资金使用本着“花钱有效”原则,对无法产生效益,或者效益不明显、效益不长久的项目进行了及时调减。
建议加强政策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提高单位领导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增加资金支付管理,做好绩效成果阶段性把控,增强人员意识及能力。
八、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