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呈贡区文化和旅游局2019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年报
昆明市呈贡区文化和旅游局2019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年报
根据《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室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的通知》(昆办发〔2019〕9号)的要求,我局认真对照工作目标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对2019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现将相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制定工作目标。呈贡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将全面落实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呈贡区2019年重点目标任务。
二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我局将落实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作为文化建设工作重点,年初制定工作计划,细化部门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三是加强制度保障。制定出台《昆明市创建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呈贡区创建规划》(呈办发〔2019〕15号)等两个文件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制定出台《昆明市呈贡区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呈办发〔2017〕9号)、《昆明市呈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呈贡区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呈政办发〔2018〕108号)的要求,设置基本服务项目目录,明确我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种类、数量和水平,以及应具备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条件和保障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二)全面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确保资金到位率达到100%
一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配套资金到位率实现100%。根据《昆明市财政局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关于提前下达2019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的通知》要求,昆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由人均14元提升至人均17元的标准,全部由区级财政100%承担。2019年呈贡区投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建设专项经费344.7838万元,全年资金到位率达到100%。
二是严格落实上级下达专项资金。及时拨付2019年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中央、市级补助资金,每个文化站补助5万元(其中中央4万元,市级1万元),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各20万元(其中中央16万元,市级4万元),共计70万元,完成中央、市级补助资金100%拨付。
三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保障基本运行,重点投入特色项目”的原则,截止11月,共下拨1个街道综合文化站9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经费400万元。下拨“公共文化服务经费”344.7838万元,年初,呈贡区将公共文化服务配套资金344.7838万元资金纳入区财政预算,资金到位率达100%,其中包括:街道社区工作经费和管理员工资116.12万元;文化惠民消费券发放工作合计79.69万元;基层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图书购置及活动经费合计42.1万元;2018年新成立社区图书购置费5.4万元;2019年农家书屋图书购置费17.7万元。拨付培训、基层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经等费补助共137.4679万元;拨付云南彩云奖巡回演出经费3.0669万元。以上合计:344.7838万元。
四是规范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昆明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健全完善《呈贡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考核办法》,转变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评价方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对全区6个街道综合文化站、41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绩效考评工作,在项目投入、过程管理、项目产出、项目效果等方面投入的财政资金进行监管,对投入产出值进行全面绩效考核。全年未出现超范围使用资金的现象发生,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三)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全区现建有区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街道综合文化站6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1个,同时,建设“农家书屋”54个。目前,以呈贡区文化馆为总馆,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得到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
二是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2019年,呈贡区共投入财政资金400万元。进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均设有文化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多功能厅,文化体育广场,部分设立了展览室、健身室、儿童之家、未成年活动室等文化室,各个功能室均能正常使用。
三是切实推进呈贡区图书馆阵地建设。呈贡区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为:145923册数,种数97755,其中总馆馆藏量为67070册数,种数30649种,总馆内地方文献3920册数,3206种数。外借图书43295册、17053种数;少儿图书12097册、6007种数;工具书1501册;剔旧书5875;其他382册。人均占有藏书:0.70册;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0.60次;人均年增新书:0.06册;人均到馆0.40。
四是推进总分馆建设。我区发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以区图书馆、文化馆为中心,发挥资源辐射作用,向社区延伸服务,建立完善的分层服务机制。按照区级统筹部署,构建起区总馆—街道分馆—社区服务点”的三级图书馆(文化馆)网络,完善“结构”、强化“功能”,做到“中心馆统筹、总馆指导、分馆多元、阵地为主、社会参与、绩效评估”。建立“三级”网络建设和运行的经费投入体系,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以行业联盟的形式,开展馆际合作,形成资源有效整合共享、互通互联机制,提升整体服务效能和管理绩效。
(四)扎实做好免费开放服务工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是继续推进免费开放服务工作。呈贡区图书馆周对外免费开放达到56小时,在保证免费开放服务的基础上,按照《昆明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要求,结合呈贡区实际因地制宜的制定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服务项目目录,重点围绕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体活动、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方面,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切实落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有的社区还利用自有力量或向社会购买服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全区6个街道综合文化站、41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施错时开放,开门率达到100%,开展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电影放映、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各类公共文化服务2000余次,完成全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落实率80%的任务目标。
二是积极开展特色文化服务项目。各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主动筹划,在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儿童节、重阳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广泛组织群众开展“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各社区依托文化服务中心,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社区文化。如:花都文化旅游节,万溪宝珠梨采摘节,梨花节,雨花艺术节,开展三下乡文化下乡活动,洛龙彝乡火把节,以文艺汇演、长街宴、篝火晚会等活动,通过歌舞形式,充分表达彝乡人民热爱呈贡,热爱生活的喜悦之情;七步场豆腐文化旅游节,以豆腐为主的长街宴、书画摄影展、文创产品展销、厨艺大赛、文艺展演等活动,让百姓同乐、共享成果等多种方式展现七步场豆腐文化的魅力。各项特色文化活动的开展均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反响。
(六)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是做好非遗宣传活动。为迎接新中国70华诞,在全区营造浓厚氛围,由呈贡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呈贡区文化馆承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在呈贡广场隆重举行。活动中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宣传、发放呈贡区非遗宣传册;菱角、圣贤画、民间绘画、瓦猫、刺绣等非遗传承人进行了现场展示;我区省级、市级、区级非遗花灯、滇剧传承人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戏曲专场演出,吸引了广大群众驻足观看,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二是切实做好呈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区文化馆邀请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规划部主任胡荣梅等专家对15名申报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评审。经评审,李信等8名申报人员通过评审,并由呈贡区文化和旅游局、呈贡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对呈贡区第五批非遗传承人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正式命名为区级传承人,其中李信为传统戏剧类滇剧传承人;李珍、尹绍英为传统技艺类豌豆粉及菱角编制传承人;张航、晋会珍、王琼仙、赵丽萍、高金华分别为传统美术类瓦猫、刺绣、民间绘画传承人。
三是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对外交流展示活动。区文化馆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对外交流展示活动,剪纸传承人高庆分别参加了1月1日昆明市白龙路建设银行展示;1月20日一1月30日赴德国柏林、纽伦堡、慕尼黑欢乐春节展示;3月10日昆明市圆通山圆通樱潮展示交流;4月11日呈贡区三台山非遗传习基地展示;4月13日一17日临沧市耿马县非遗文化巡展;5月18日博物馆日昆明市讲武堂展示交流;5月19日科技文化周活动展示交流;6月3日一10日宜良花街节非遗展示交流等,通过对外交流进一步宣传展示了我区非遗工作成果。
(七)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夯实文化繁荣发展根基
一是抓好政策落实。全面落实《呈贡区业余文艺团队扶持办法》《呈贡区文艺精品扶持奖励办法》等管理办法,加强制度保障,优化激励机制,加大对创新意识强、管理规范、公共服务成效突出业余文艺团队的扶持力度,鼓励文艺团队编创文艺作品,并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加强引导文艺创作,加大对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原创性文艺精品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激发广大文艺创作工作者和艺术团队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优秀文艺作品的传播,推动形成良好的艺术创作氛围。
二是加强管理培育。建立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机制,将艺术人才培养与艺术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相结合,多层次、多渠道培养艺术人才。通过举办歌唱艺术、花灯剧表演、民族舞蹈表演等辅导培训班,分类别进行人才培养。加强对现有人才的管理。定期组织采风活动,给美术、摄影爱好者提供走出去创作的机会和条件,提高艺术人才的素质和技能。同时,对成就突出的艺术家和团队进行表彰及奖励,优先给予其在区级各类文化活动中展示展演的机会,确保留得住、用得好艺术人才。
三是繁荣文艺创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提高群众戏剧创作水平,区文化馆积极响应,上半年创作、编排并上演了滇剧作品《我们呈贡人》、《花缘亲家》;花灯歌舞《跟着老爹学法制》、《扫黑除恶人人夸》;舞蹈《雪域山情》、《梨花情》、《花腰花》等一批艺术作品。昆明市第二届笑咪乐呵青少年曲艺小品大赛中,呈贡区文化馆选送小品《追蚊》获二等奖,呈贡区文化馆获组织奖。高庆剪纸《佛花》作品入选天津“西岸”剪纸艺术展。7月4日晚,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云南省曲艺展演闭幕式及颁奖晚会在曲靖市麒麟区文化馆剧场隆重举行。呈贡区文化和旅游局、呈贡区文化馆选送的快板书《回归》,喜获展演“入围奖”,呈贡区文化馆获展演“优秀组织奖”。在全省22个优秀节目角逐中,呈贡区代表队的快板书《回归》入选参加了10月9日在春城剧院举行的昆明市第五届民族民间歌舞乐精品展演,呈贡小调《大河涨水沙浪沙》传统类汉族舞蹈《小独龙舞》分别获得省级彩云奖和铜奖,并入选参加云南省第十一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
二、存在问题
(一)基层公共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
一些社区还存在“重建、轻管、少用”的现象,部分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不高,运行状况不理想,作用发挥不充分。引导社区群众参与活动的办法少,主动性不强。如:图书室(农家书屋)作用发挥不够,阅读量少,借阅量不高。
(二)队伍结构不合理
文化服务工作具有专业性、日常性、持续性等特点,但我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存在人少事多的矛盾。文化从业人员梯队建设不合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社区一级的日常管理服务人员落实不到位,缺少文化专职管理和服务人员。目前全区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多数为兼职或者临时聘用人员,导致投入精力不足,时间保障不够,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三、下一步打算
(一)提高认识,健全工作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体系建设工作列入重要工作内容,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沟通合作,搞好统筹协调和指导,整合利用基层设施、设备资源,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化部门具体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按照《昆明市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呈贡区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呈办发〔2019〕15号)要求,制定措施,落实各部门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责任,提升全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二)多管齐下,加强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缺乏是制约基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瓶颈”,需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业务精湛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一是按呈贡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要求,设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街道文化站编制配备不少于3名,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名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二是制定完善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的政策措施,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充分挖掘、培育基层业余文化人才,激发创造活力。三是加大对基层文化队伍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同时,要继续积极扶持各社区特色文艺队伍发展壮大,支持业余文艺团队和乡土文化能人开展系列文化活动。
(三)文化惠民,丰富服务内容
一是继续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比如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应具备书刊阅览、文艺排练、书画展览、科普教育、健身养生、课外辅导、志愿服务、便民服务等功能,应常年坚持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或特色文化服务项目,多想办法组织引导社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扩大群众参与面。二是大力培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继续引导社区策划面向大众、参与面广、服务面广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基层购买一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定期开展公共服务活动,使文化配送服务真正沉下去,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三是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力度。丰富文化惠民内容,推进资源整合流通,使公共文化资源“活”起来,公共文化服务“动”起来。四是探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共享。结合5G网络布局和“智慧呈贡”“智慧社区”建设,在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中,同步推进社区服务点建设,实现区、街道、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共享。
昆明市创建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呈贡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