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呈贡区水务局(呈水发68号)关于对呈贡区政协三届二次会议第32041号提案的答复
黄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呈贡区河道治理长效机制的建议》的提案,已经交由我们研究办理,现就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 基本情况
呈贡区主要入滇河道有马料河、洛龙河、捞鱼河(含梁王河)。
马料河:发源于官渡区白水塘黄龙潭,汇入果林水库,出库后流经洛羊街道办事处的大冲、倪家营、望塑村后流入呈贡斗南街道办事处麻莪村、小古城村,至小机山后再转入官渡区自卫村、矣六村至回龙村进入滇池。全长21.2km,径流面积81平方公里。马料河呈贡段起于小古城社区农学院围墙外老嬷嬷洞,止于小古城社区与官渡区接壤的赵西桥,长1.9公里。
洛龙河:发源于洛龙街道办事处白龙潭,自东向西北流3.70公里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洛羊街道办事处大新册黑龙潭(黑龙潭出水点自东向西流1.00公里)流水相汇,流经经开区洛羊、呈贡区洛龙、龙城、斗南4个街道办事处,由江尾村流入滇池。河道全长 12.50公里,径流面积126.72平方公里,属常流性河流,是流经呈贡老城的唯一河流,承担着昆明呈贡新区北片区污水收集、片区雨水排放、上游白龙潭水库泄洪以及沿河农业灌溉,景观用水等功能,是呈贡新城开发、建设的重点市政设施。
捞鱼河:发源于澄江县响水箐,经脚步哨向北流2.10公里至烟包山脚入呈贡境内,北向流3.20公里到马寨子村,转西北向流6.20公里至小松子园,后急转向西南流至松茂水库。出松茂水库后,横穿呈贡新区的吴家营、雨花街道进入旅游度假区的大渔街道入滇池,承担着重要的排水、防洪、农业灌溉、景观用水等功能。全河总长30.80公里,从松茂水库至入湖口长15.044公里,径流面积126.73平方公里。捞鱼河呈贡段起点为松茂水库,终点为老昆洛路三板桥,长度为11.78公里。
梁王河:起点是横冲水库,在度假区大渔街道渔浦路汇入捞鱼河,全长10.14公里。梁王河呈贡段起于高新区马金铺街道南北大道,止于马金铺街道与大渔街道交界处,位于18.42平方公里反托管区,长1.551公里。
2008年,按照市委、市政府“一湖两江”流域“四全”整治工作会,区委、区政府围绕“堵口查污、截污导流,两岸拆迁、开辟空间,架桥修路、道路通达,河床清污、修复生态,绿化美化、恢复湿地,两岸禁养、净化环境,规划设计、配套设施,提升区位、有序开发”八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呈贡新区建设和入湖河道周边建设规划情况,先后对马料河、洛龙河、捞渔河(含梁王河)3条主要入滇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通过工程治理和加强河道保洁管护,3条主要入滇河道均呈现出水清、面洁、岸绿、景美的面貌。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河(段)长”制全面推行“河道三包”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及有关河道整治水质目标倒逼督查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高河道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河道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河道保洁管护工作,巩固河道综合整治成果,保持河道水质达标。
(一) 推行“河道三包”责任制
一是明确河道管理责任,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呈贡区主要入滇河道沟渠巡查工作制度》和《呈贡区深入学习西庄经验强化河道沟渠管理工作意见》,建立分管副区长担任河道总协调人,区水务、环保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分段协调人,区住建、园林、城管、发改、农林、财政等水环境治理工作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分段长的河道管护责任体系,各街道按照“有一名领导分管、有一支河道保洁队伍、有一套管理制度、有一个考核机制、有一笔经费保障”的“五有”管理要求,建立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建立河道垃圾“组保洁、社区收集、街道转运、区处置”的垃圾集中收运处置系统。
二是强化目标管理,将管护责任落到实处。根据河道流经区域街道、社区实际情况,立足于“一段一策”的管理思路,构建河道“分类对待、分片包干”的管理模式。按照现有的行政区划,对河道的管理职责实行分流域、分片区负责,提出明确的工作措施及目标任务,将任务细化到具体责任单位、责任人,提高保洁管护工作的针对性和成效性。对河道两侧的村庄、居民住户,由街道与社区、社区与村民小组逐级签订《河道日常管理目标责任书》,村民小组与沿河住户、商户签订《河道两岸门前“三包”责任书》,实行由街道、社区、村民小组层层划分责任区域,分级负责、分级监督考核的管理。对河道两侧的企业、学校、住宅小区,由街道与之签订《河道日常管理目标责任书》及《河道两岸门前“三包”责任书》。确保每一段都有责任人,河道两侧的每一个单位、个人都有具体责任的目标,确保河道管护工作不留死角。
三是全面落实河道分段长巡查制度。督促各分段长认真落实《呈贡区主要入滇河道沟渠巡查工作制度》,加强巡查、监督力度,协调和督促责任街道将保洁管护工作落到实处,做出成效。各责任街道作为辖区河段的直接责任人,及时落实整改好分段长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并有计划地开展综合整治和保洁管护工作。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河道管理意识。区属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标语、倡议书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沿河居民的宣传、引导、动员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主人翁意识和公民道德意识,使维护河道清洁畅通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各街道、社区、村民小组采取宣传栏、标识牌、光荣榜、曝光台等方式进行宣传,并将河道保洁管护的有关要求写进村规民约,引导规范居民行为。同时,加强居民、单位之间的互相监督,提高规范自身行为的自觉性。
五是切实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区环保、水务、城管等职能部门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联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努力形成保护环境、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的强大合力。一是建立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责任,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从重处罚。二是针对擅自占用水域、河道、违规建设的单位,会同环保、城管、农林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坚决予以取缔。三是强化依法治理,严格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制度,严肃查处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严查重处违规排放、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对恶意排污行为依法从重处罚。
六是推行奖惩机制,强化督查考核。首先采取自上而下逐级考核的方式,实行月抽查、半年初检、年终全面考核。考核以逐级签订的责任书为主要考核依据,对河道日常管理效果、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及实效、群众满意度等进行全方位考核。目标责任考核结果与干部实绩挂钩,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对协调人、分段长、责任街道进行表彰奖励;对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追究责任。其次加大表彰力度,扩大表彰范围,要对保洁员、村民、村小组、社区、街道、企业、高校等在河道保洁管护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予以表彰,强化榜样的带动作用。
2016年,对马料河保洁和绿化管养实行市场化管理,2018年3月,通过公开招投标,对洛龙河、捞鱼河(含梁王河)实行市场化运营管理,由公司对河道水面及沿岸漂浮物、垃圾、杂草进行清理。对河道底泥淤积、河岸破损、增绿补绿等进行管护。7月上旬,完成呈贡区河渠库塘清淤维护、增绿补绿及病虫害防治服务公开招投标工作,确定了中标单位,由中标单位对洛龙河、马料河、捞鱼河底泥淤积、河岸破损、增绿补绿等进行管护,确保河道水清、河畅、面洁、岸绿、景美。
(二)全面深化河长制
全面深化河长制是从中央到地方的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保护水环境、改善水生态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为确保这一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落实,根据省、市河长制相关文件精神,《呈贡区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河长制各项工作,自去年5月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以来,呈贡区“河长制”工作有序推进,成效初步显现。
一是编制河(渠)湖库名录。建立了由区委书记担任区级“总河长”,区长担任区级“副总河长”。区委副书记担任总督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政协主席担任副总督察,河道流经地和水库属地街道主要领导担任街道级河长。社区主要领导担任社区级河长的呈贡区河(渠)湖库名录。明确了18个区级领导为河(渠)湖库河长、18个区级责任单位为联系协调部门;39个街道级河长;67个社区级河长。全面建立区、街道、社区、居民小组“三级河长四级治理”体系。
二是编制完成“一河一策”方案和“一河一策”水质提升方案。
三是河长公示牌现场设置情况。在马料河、洛龙河、捞鱼河(含梁王河)设置43块河长公示牌,公示牌对河长进行了逐级公示,并将河流名称、河道起止、长度、治理目标、监督电话等信息一一公示,确保公示信息准确、顺畅,便于河道周边的居民互动参与,提高问题整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另外公示牌上有单独编码,便于河长制的动态化管理。
四是建立监测评价体系。配合做好3条主要入滇河道4个监测断面生态补偿定界及动态监测工作,每月由第三方定期对河道水质进行监测。
五是建立了呈贡区河长制工作微信群和政务信息端口。建立了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体系,实现河长制工作动态的共享通报机制,通过信息专报、简报和通报、微信公众号、qq群、移动河长APP等形式,及时发布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完成了马料河、洛龙河、捞鱼河23个点位视频监控设备及设施安装工作。
六是河长巡河力度。自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各级河长认真履职,截至目前,市级河长巡河5次,区级河长巡河29次,街道级河长巡河156次。对巡河过程中提出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落实。
七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呈贡区水务综合执法局加强对入滇河道日常巡查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同时,水务、滇管、环保、城管、公安开展联合执法,深入开展污染源排查,做到有的放矢,实行挂图作战、定点清除,坚持标本兼治、深入开展“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三、下步工作方向
(一)压实河长责任。把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作为保护绿水青山的重要举措,积极督促街道、社区级河长切实履行“河长”责任,加强河道日常巡查、管理,落实相关措施,确保河长制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保洁管护。加强对保洁管护公司保洁人员在岗、河道保洁管养等进行监督,督促做好管护工作。
(三)加强执法监管。一是加强对入滇河道日常执法巡查、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二是每月定期组织水务、环保、农林、城管、公安等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对擅自占用水域、河道、违规建设、偷排污水等行为进行查处。
(四)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各种舆论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民参与、部门联治、社会共治的河道保护治理的社会氛围和工作机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李云辉 15391489520
昆明市呈贡区水务局
2018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