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呈贡区政协三届一次会议第31100号提案办理的答复
谢达云委员:
感谢你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你提出的《关于加强对外出租地农户生产发展调控指导工作的提案》已交由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目前呈贡区失地农民外出租地农户约6000余户,外出租地人员1.5万余人,租地面积12万余亩,主要分布在晋宁、嵩明、寻甸、宜良、石林、陆良等地,55%种植蔬菜、40%种植花卉、5%从事其他种养殖。其中2012年后外出租地农户约2000余户,大部分未享受扶持政策。呈贡区鼓励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及外出承包土地种菜种花的政策实施以来,2006-2016年共拨兑失地农民外出租地扶持资金10986.43166万元;2012-2016年共拨兑二三产业示范户扶持奖励资金1708万元、拨兑其他种养殖业示范户扶持奖励资金68万元、拨兑贷款贴息资金66.54125万元、拨兑受灾补助资金488.82057万元、拨付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基地(春溢公司仕林街)扶持补助资金750万元、失地农民社区奖励899万元、工作经费320万元。2006-2016年总计失地农民扶持资金15303.8万元。
二、呈工委发﹝2012﹞10号《关于鼓励被征地人员创业的实施意见(试行)》至2016年12月31日执行结束。为进一步做好涉农居民的就业创业工作,区委、区政府继续完善扶持涉农居民的创业就业政策,已初步草拟了《昆明市呈贡区关于扶持涉农居民就业创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目前正在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预计7月13日举行听证。《意见》中对涉农居民多方面、多方位扶持,涉及农业方面主要是对社区集体经济企业、外出成立的失地农民创业协会(或合作社)、涉农居民外出租地购买意外伤害险或农业保险扶持补助。
三、涉农居民外出成立的失地农民创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对外出租地群众起到核心凝聚作用,是当前呈贡涉农居民外出租地发展蔬菜、花卉等生产种植,解决就业的主导方向,应培育发展壮大。目前在陆良、嵩明成立3个失地农民协会,会员近1000户,涉及呈贡区各个社区外出租地的失地农民。根据《意见》,区财政计划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对管理规范、运作正常、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失地农民创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进行扶持奖励,原则上每年考核评选10个,其中优秀协会或合作社5个,合格协会或合作社5个。申报评选的创业协会、专业合作社需具备以下条件:
1、协会或合作社经工商或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相关证件齐
全、合法,有固定的经营活动场所,相关制度健全。
2、成立及正常运作时间在1年以上。
3、会员数在20户以上,且每个会员具备会员证。
4、财会制度健全,账务核算规范准确。
5、在产前、产中、产后为会员(涉农居民)服务到位、作用明显、成效突出。
四、根据《意见》,区财政计划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对涉农
居民外出租地购买意外伤害险或农业保险进行补助,原则上补贴50%,意外伤害险每年每户最高不超过600元(待定),农业保险每年每户最高不超过1785元(待定)。涉农居民申报保险补助需提供保险保单、租地合同、被保险人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先通过社区、街道登记审核,上报区农林局审核备案。
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精神,重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昆明以解决农业突出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减轻农业对资源环境压力、从根本改变农业短腿和农村短板为核心内容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和出路。突出“特”字,调优产品结构;突出“新”字,壮大农业农村新业态;突出“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六、区农林局针对涉农居民的科技培训主要是蔬菜、花卉、水果等方面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指导,示范推广新品种、新农药、新型农业机械等新型科技。2016年举办各类农林科技培训60余期,培训农民3650余人次。其中蔬菜培训13期,培训631人次;花卉培训5期,培训300人次;水果培训1期,培训40余人次;植保技术IPM培训12期,培训1071人次;举办农药经营上岗培训6期,培训746人次;农技推广培训1期,培训71人次;土壤肥料技术培训6期,365人次;种子培训1期,培训36人次,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森林抚育管理1次,培训人数2,畜牧兽医培训2期,培训75人次;动物卫生检疫培训3期,培训152人次;农机微耕机操作手培训2期,培训135人次;沼气技术培训1期,培训50人次;护林防火培训13期,培训525人次,森林公安禁毒宣传2次,组织10名村级农科员参加了昆明市农技推广员培训和取得资格,提高了科技推广面和科技入户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累计完成60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完成508人;举办现场劳务招聘会12期。
七、呈贡区涉农农民就业创业工作开展情况
1.充分发挥就业政策的领航作用,建立完善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机制。2010年10月,呈贡区成立了全省首家失地农民创业协会,为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提供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平台,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为新区失地农民提供政策、法律、信息、咨询、维权、培训等服务。2012年,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促进农民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我区就业创业、职业技能培训、社区平台建设等工作。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呈贡新区促进就业和创业工作实施意见》《关于鼓励被征地人员创业实施意见(试行)》等十一个文件,在鼓励外出租地、就业创业、公益性岗位的使用、街道和社区自主开发岗位、企业用工、劳务派遣、贷免扶补、自主创业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就业、再就业政策体系和统筹城乡就业创业工作机制。
2.加强小额担保贷款和“贷免扶补”工作。为鼓励我区失地人员创业就业,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贷款贴息资金,给予贷款农户一次性贴息,并由人社局、财政局、农林局、工会、妇联、团委、教育局等职能部门具体实施,积极为自主创业人员提供资金扶持。“十二五”期间,全区为符合条件3400余人,发放贷款近3亿元,其中,“贷免扶补”区财政贴息638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由省、市财政承担。
3.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的导航作用,加大培训力度,调整就业结构、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一是不断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实行多部门联动机制,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免费参加创业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开展针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涵盖了计算机操作员、物业管理员、保洁员、中式烹饪师、茶艺师、育婴员、护工、维修电工、美容师等二十多个专业。二是发挥区域优势,联合驻呈高校成立创业专家指导组,为有创业意愿的失地农民开展创业规划、创业指导、技术开发等服务。2016年全区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773个,城镇新增就业173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608人, 技能培训1096人,创业培训50人,创业担保贷款完成230人,“贷免扶补”创业贷款完成126户,举办了“春风行动”、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招聘会4场次。
4.充分发挥基层服务平台的辐射作用,做好宣传和服务工作。2012以来,呈贡区在每个社区增设一个岗位,专门负责劳动就业保障服务,实时更新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积极发挥其在促进就业再就业和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方面的功能作用,夯实街道劳动保障平台的服务水平。同时设立专门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实施“一告知、二办理、三上门”的承诺,为失业人员提供劳动事务代理、优惠证办理、职业介绍的“一站式”服务,形成了便捷的就业政策宣传咨询平台。
5、目前就业创业也还存在的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招用工矛盾突出,一是就业岗位数量有限,因产业发展滞后,不能满足被征地人员就业需求;二是就业观念的影响,造成“用工单位招不到人、求职人员找不到工作”的现状。二是全区人员整体呈现文化素质偏低、技术能力偏低,就业期望值偏高,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有待提高。三是区域内劳动力总量有限,出现重复培训现象。
八、呈贡区失地农民创业协会主要工作职能是开展外出租地失地农民多元化服务,以“政策、法律、技术、信息”四个服务为抓手,拓宽“全要素”服务,当好田间地头“指导员,民生服务“代理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涉农居民生产经营、生活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2006年以来,深入实地服务失地农民近3200次。搭建失地农民创业就业服务平台,使失地农民的诉求有一个畅通渠道,更快捷、更准确,努力当好失地农民“代言人”,为失地农民撑起“保护伞”, 架起 “致富桥”。办理失地农民各类上访事件累计480余件,化解各类纠纷约356起,积极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并以强化协会自身建设为突破口,创新机制,完善组织架构。现已于陆良、嵩明两地成立梅子社区协会、古城社区协会和三岔口社区协会3个分会。以“协会+会员+基地”的方式,整合各服务要素,大大缩短为农服务半径,为异地社会化服务增添新生力量,积极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主体、多样化的失地农民社会化服务格局。
感谢您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们是否满意,请在《区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征询意见表》中反映。
联系人:梁贵红 联系电话:13987697819
昆明市呈贡区农林局
2017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