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

微博

微信

领导

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呈贡新闻

雨花街道:深化“环大学城党建示范圈”建设 实现青年创业与社区治理双赢

发布时间:2025-03-31 20:20:56       来源:昆明市呈贡区融媒体中心 雨花街道

在颐明园社区,一块块绿化带正在经历奇妙蜕变。经过云南中医药大学师生与社区居民共同挥锄培土种下的600余株中草药,金银花的藤蔓向上攀爬,枸杞幼苗在春风中舒展嫩叶,这里不仅是昆明首个社区“百草园”,更成为连接高校智慧与社区治理的鲜活纽带。另一边,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们也把课堂搬到了颐明园社区,在“重塑”社区居住景观的同时,为师生设计成果提供了实践场所。颐明园社区的案例仅是雨花街道构建“环大学城党建示范圈”创新实践的缩影。在街道党工委统筹下,颐明园、青阳、龙潭山、营盘、雨花、明潭六个社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通过“资源清单+需求清单”精准对接机制,系统性盘活辖区资源,努力实现党建资源向发展动能的深度转化。“我们既要让知识走出象牙塔,也要让青春扎根社区。我们致力于依托‘环大学城党建示范圈’,结合大学城学生毕业就业实践需求,打造青年创业与社区治理双赢格局。”雨花街道负责人表示。

0002

0002

整合资源,汇聚贤才

近年来,雨花街道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聚焦“校地融合、资源共享、青年发展”三大维度,创新打造“党建+创业+治理”复合型服务平台,整合辖区43处8263平方米闲置空间,形成青年创业孵化器与社区服务综合体的双重载体。面向高校专家学者、大学生等群体,持续开展社区治理“能人”呼唤行动,充实社区规划师、“颐家顾问团”、“伙伴计划”,与能人签订共建协议,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挂牌大师工作室。截至目前,已吸纳包括大国工匠孙鸿雁、云南省劳动模范志伟等在内的专家学者75名,并从云南艺术学院、云南开放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引进高校专家人才规划师15名,让社区基层治理既有专业视角,又葆有民生温度。

盘活阵地,搭建平台

雨花街道各社区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础,结合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参加社会实习实践需求,多措并举搭建区域性就业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入开展“就业育人”活动。挂牌高校实践基地28个,接纳5000余名高校大学生到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持续开展社区最美庭院、最美阳台、最美楼道打造,优化居民居住环境,深化社区中草药科普种植基地建设,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多种实习岗位,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年轻活力。

项目落地,助推发展

结合社区居民需求,依托毗邻高校的优势,聚焦破解社区党群服务阵地使用率低、青年灵活创业空间供给不足问题,为有创业需求的年轻人搭建平台、提供阵地,推动大学生创业团队孵化为公司,与社区签订社区治理合伙人协议,部分收益纳入社区基金池,实现社区自我造血,反哺居民。截至目前,已成功孵化颐小养、青阳小铺等青年创业项目20余个,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其中,青阳社区青阳小铺依托“民生小实事”项目建设,先后招募3家社区治理合伙人共同打造青阳社区“非遗空间&同心筑梦小铺”,设置了民族文化活动室、非遗展厅、筑梦蔬菜吧三个功能区域,不仅能更好体验传承非遗,还依托“同心铺”为更多退休人员、宝妈们提供更多就业创业空间,依托筑梦蔬菜吧销售云南地州各民族种植的特色农副产品,为各民族农民打开农副产品销路,推广民族特色,同时便利辖区各民族居民购买优惠的特色农产品。


从百草园到创业园,雨花街道以党建为针、校地融合为线,在社区治理的经纬间绣出了独具特色的“双面绣”——一面是青年学子在社区沃土上浇灌的创新创业之花,一面是基层治理借力高校资源结出的惠民硕果。这种以党建为转化枢纽的校地共建模式,不仅重构了城市治理的生态链,更在高校围墙与社区院墙之间架起了人才流、资源流、创新流的立交桥,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充满生命力的“雨花解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