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

微博

微信

领导

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要闻

夯筑起应对复杂变局的坚实依托——中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观察

发布时间:2025-07-21 17:11:57       来源:

破除各种形式的准入壁垒,保障经营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市场,是激发市场活力、畅通经济循环的必要之举。

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要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

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支持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核电等领域重大项目……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正向深水区挺进。

一箭十八星!3月12日凌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首次发射圆满成功,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将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已具备双工位发射能力。

这是2024年11月30日在海南文昌拍摄的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左)和二号发射工位(右)。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商业航天加速“起飞”,是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的生动缩影。2021年,海南自贸港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出台,全面创新商业航天准入和管理机制,打通从研发制造、发射运营到应用服务的产业良性循环。截至今年2月底,已有超700家航天相关企业入驻文昌国际航天城,26家卫星产业链企业正加速落地。

政府行为越规范,市场作用就越有效。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次将“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纳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核心框架,直指地方政府行为差异化的沉疴痼疾。

有的地方在招商引资中恶性竞争,以税收优惠、补贴政策扭曲要素配置;有的地方环保执法、涉企检查等监管执法不统一,增加企业经营制度性成本……

构建统一大市场,必须打破“小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必须防止搞封闭割裂的自我“小循环”。

废止不符合要求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不合规涉企收费项目,应废尽废、应调尽调……通过统一政府行为尺度,各地打破行政垄断和区域壁垒,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三)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

从地方保护,到市场分割,再到“内卷式竞争”,深层次原因是体制机制问题。破解的关键,在于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思想认识之限、革利益格局之锢,在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更好培育全国统一大市场。

4月底,来自江苏与安徽的两家企业通过中国水权交易所线上平台完成水权交易。7万立方米的水源作为工业用水,在2025年内由安徽企业有偿转让给江苏企业使用。

打破省级行政区划限制进行跨省水权交易,推动水资源管理从行政分配向市场化交易转变,为推动水权改革、助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

要素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基础。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

异地看病拿药不再担心“报销难”,办外地营业执照不用来回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等电子证照共享互认……线上的长三角,越来越像“一座城”。

2024年5月9日,在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跨域通办·云综窗”窗口,办理开业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右一)通过该系统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视频连线,进行身份读取及材料线上审核。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2024年底,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数据管理部门共同宣布,建立长三角数据专题合作机制。三省一市共同推进数据安全可信流通、算力资源合作发展、长三角“一网通办”、数据市场一体化等重点任务,便利百姓生活、赋能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协同,为全国统一数据市场建设作出有益探索。

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基础制度,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破除阻碍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引导资源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相互促进、协同互动。

“一张蓝图管全域”“一个标准管准入”,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共用“一张卡”、共认“一个章”……2019年揭牌以来,横跨沪苏浙三地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聚焦跨区域一体化共性问题进行系统创新,累计推出154项制度创新成果,57项制度创新经验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一系列深层次制度改革举措,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立制破障。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要以对内开放做强国内大循环,在对外开放中推动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良性互动。

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必须通过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和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

复兴号列车穿行在拉林铁路林芝段(2025年4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对内开放,从东北平原到长江沿线,从黄河流域到华南大地,从西部边陲到东部沿海,各地找准自身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

徐闻-海口无人机跨琼州海峡物流配送成功,广州在海口设立先进制造业合作产业园,从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到战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相向而行。

对外开放,自贸试验区提质扩围至22个,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这是2025年6月20日拍摄的天津自贸区天津港东疆片区码头(无人机照片)。作为中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于今年4月迎来挂牌十周年。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从商品流动到规则对接,从要素引进到制度创新,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转化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1985年6月25日,中国民航正式接收首架空客飞机。这一天,被视作空客进入中国市场的起点。

如今,中国已成为空客民用飞机最大单一国别市场。空客在中国培养了约200家供应商,涵盖从上游原材料至下游系统装配的全产业链条。空客天津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作为空客在欧洲以外首条民用飞机总装线,累计向来自中国、亚洲、中东及欧洲客户交付了近800架A320系列飞机。

2026年,空客天津第二条总装线即将投产,将使空客在华A320系列飞机产能实现翻番,也意味着该机型在全球20%的产能布局在中国。

这是2024年7月8日拍摄的交付给成都航空的飞机。当日,位于天津的空中客车A320系列飞机亚洲总装线交付第700架A320系列飞机。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中国供应链和中国大市场,都不可替代。”空客中国首席执行官徐岗说。

不拒众流,方成江海。

“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的真诚邀约,宣示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为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

加快建设统一、开放、活跃的中国大市场,必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持续动力和更大确定性,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文字:新华社记者

海报设计:殷哲伦

统筹:刘羊旸、吴建路、孟洁、程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