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

微博

微信

领导

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市政府信息

从昆明老城到现代社区,这是一场关于家与爱的双向奔赴 邻里温情静静流淌

发布时间:2025-07-18 17:14:11       来源:

城市,不仅是钢筋水泥的集合体,更是千万人共同编织的生活网络。在昆明,从老城街坊的家长里短到现代社区的欢声笑语,不同背景的人们在这里相遇、相知,最终成为守望相助的“一家人”。

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这是一场关于“家”与“爱”的双向奔赴。

上有老

被牵挂的晚年

位于盘龙江畔的桃源社区,恰似一座藏于都市中的桃花源。社区墙上那句“住在桃源,乐在桃源,爱在桃源”的标语,不仅是温暖的宣言,更是社区工作的初心。桃源社区党委书记王芳常说:“住在桃源,就要把每位居民的需求放在心上;乐在桃源看似简单,背后是无数的付出。”

为了让居民住得舒心,桃源社区全力推进环境升级。通过老旧小区改造与海绵城市建设,社区里的背街小巷路面焕然一新,陈旧设施也完成了适老化改造,居民的生活环境美丽而温馨。

养老服务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解决老年人用餐难题,社区精心打造了幸福食堂,“一勺米”公益活动的开展,让邻里温情在方寸间流淌。

社区的志愿者挨家挨户敲开邻里大门,邀请每家每户捐出一勺米,这些米一部分送往幸福食堂,一部分则留存用于每月的长者生日宴。“我们每个月会给老人过一次集体生日,就用筹集来的米熬成百家粥,送给老人。” 王芳说。

90多岁的张老先生家住桃源社区。在他生日到来之际,听说要举办长者生日宴,老先生无论如何都让家人把自己从楼上抱下来。他坐着轮椅,不仅和大家一起吃到了甜甜的蛋糕、喝到了暖暖的百家粥,还收到了社区孩子们绘制的生日贺卡。“从来没有这么多人陪我过生日。”老人含着热泪说。

王芳坦言,老人最怕孤独,长者生日宴就是要让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开开心,蛋糕和零食是心意,陪伴才是最珍贵的礼物。

社区的温暖远不止于此。王芳说,在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支持下,社区获得部分扶持资金,工作人员便购置了智能守护设备,为40户独居、空巢老人安装到位,也为老人的安全筑起一道“隐形防线”。从环境焕新到餐桌暖心,从公益传情到智能护安,爱在桃源无声地延续着。

在马街北路社区,一群退休老职工曾是这个城市的建设者,如今他们老了,却从未被遗忘。社区工作人员逢年过节提着油米探望,老人们常说,他们比自己的子女还亲。“子女都在外地,我们上了年纪,平时有点事情都是社区工作人员来帮我们解决。”失明的张老太太指着坐在一旁的白书记说,“一听声音我就知道白书记来了。”该社区监委书记白建伟腼腆地笑笑,把提前准备好的鸡蛋、面条放在桌子上,提醒老人注意身体。

在春雨路社区,老年卡续签、定期体检、居家适老化改造,都被纳入常态化服务。在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宇星的备忘录里,记录着谁家的水管待修、哪位老人该复查、谁需要送餐上门。“社区无小事,每一件都是大事。”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老龄化社区依然生机勃勃。

下有小

构筑成长乐园

暑假开始了,关上中心社区把“暑期研学”打造成孩子们的快乐课堂。在电信博物馆里探秘通信发展史、野生菌知识课堂上认识身边的自然馈赠、咖啡渣手工皂制作中感受环保创意……社区充分挖掘辖区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的活动,填充着孩子的暑期时光。“我们想让孩子在玩乐中了解脚下的土地,感受文化的传承力量。”社区工作人员洪美娟说。

社区的守护,更延伸到了一群“特殊的孩子”身上。在关上中心社区的老式居民楼里,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咖啡吧藏着温暖的秘密。这里有3个特殊的年轻身影:婉婷、潘越和牛牛,他们是“星星的孩子”,如今也是这家 “初星咖啡店”的咖啡师。这家小店,就像改变他们生活的潘多拉魔盒,打开了通往世界的新窗口。

初次见到婉婷时,她总会本能地把手往后缩。当话题聊到咖啡,婉婷的眼神亮了,紧张的神情开始慢慢放松,她认真介绍着每款咖啡,还大大方方地说:“我给你们做杯咖啡吧。”走到咖啡台旁,婉婷熟练地重复着每道工序:洗毛巾、磨咖啡豆、萃取咖啡液、打奶泡、做拉花。咖啡做好后,婉婷自信地端给客人:“这是我做的摩卡,希望你喜欢。”

“我最喜欢做咖啡,也喜欢喝咖啡。”婉婷骄傲地说,“现在我能自己来咖啡店了。”2024年,关上中心社区正式创办“初星咖啡店”。一年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婉婷、牛牛和潘越都发生了惊人变化,他们开始主动拥抱世界,学着与人交流,更渐渐学会了独立生活。

“这些孩子虽然20多岁了,但刚来时还需要家长全程陪伴。现在他们不仅能自己坐公交车来店里,还学会了用手机。”关上中心社区党委书记张慧欣慰地说。如今,他们在咖啡店制作咖啡,社区每月会给他们发放固定工资,还免费提供午餐。社区创办这家咖啡店的初衷,正是为特殊群体搭建与社会链接的平台。

“他们现在会主动和客人打招呼交流,特别期待社区的集市活动。每次有活动,他们都会积极准备咖啡。”谈起他们的成长,张慧的脸上写满骄傲。社区里还有“青少年心灵驿站”,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定期心理辅导,这不仅守护了孩子的心灵,也为社区所有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张慧始终希望,通过咖啡店和心灵驿站的双重守护,能慢慢化解这些特殊群体背后家庭的焦虑,让每颗童心都能在温暖中绽放。

从普通孩子的暑期托管到特殊群体的职业培训,社区用爱与专业为每个孩子搭建起成长的阶梯。在这里,每一颗童心都被温柔以待,每一个梦想之花都在绽放。

奋斗的年轻人

提供创业土壤与精神家园

在昆明最繁华的CBD区域,顺城社区正悄然成为年轻创业者的筑梦之地。这里不仅有都市的繁华,更有社区的温度。

“年轻人创业,社区必须支持!”顺城社区党委书记沈洁的这句话,至今仍是四叶咖创始团队心中最温暖的定心丸。2022年创业初期,社区工作人员陪着他们跑场地、办执照,甚至深夜在办公室帮忙修改创业计划书。

地处昆明市核心地段的顺城社区,是年轻人向往的生活社区,更是滋养创业梦想的沃土。为扶持青年创业,社区始终保持着对政策资讯的敏锐捕捉能力,第一时间将适配的资源分享给创业者。得知政府推出“青年创业”扶持基金后,社区立刻想到了四叶咖团队,随后全程陪同填资料、交材料,在一次次细致对接中,帮助团队成功拿到发展急需的资金支持。

“选择扎根顺城,不仅因为这里是昆明最核心的CBD之一,50多家门店的生产经营很便利,更因为社区给予的全方位支持。”四叶咖联合创始人杨梦感慨道。入驻社区后,在沈洁的带动下,企业成立了党支部,将优秀的党建工作方法融入企业管理,升级服务品质;社区还及时传递政策报道、创业资讯,邀请团队参加大学生交流会、春城会客厅、“个十百千”创业宣讲会等活动,为品牌提供大量展示机会。

顺城社区不仅为创业者搭建发展平台,更用心营造适配年轻人的生活社交场景。当咖啡成为年轻人青睐的社交方式,社区主动邀请四叶咖参与马拉松打卡等活动,让品牌融入城市生活肌理;针对年轻人精神需求打造的“青年夜校”,开设书法、绘画、音乐、瑜伽等课程,滋养着奋斗者的心灵。

从顺城社区走出来的“心流合唱团”,最初只是几个年轻人找社区协商排练场地,沈洁当即腾出办公室作为他们的夜间排练室。如今,合唱团从几人发展到上百人,更因蓝花楹树下的合唱走红网络。

面对电商兴起后商户的物流需求,社区主动搭建“快递—商户对接平台”,为创业者和自由职业者解决实际难题。从政策对接、资源链接到场景营造、需求响应,顺城社区用一件件温暖的小事,为年轻人打造了创业路上的坚实后盾与精神家园,让每一个奋斗的梦想都能在这里扎根生长。

在昆明852个社区里,每一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关于“爱”和“家”的故事。社区,是居民的大家庭,早已超越了物理居所的范畴,成为承载情感与梦想的精神家园。在这里,老人的晚年被用心记住,孩子的成长被温柔守护,年轻人的奋斗被全力托举。

当钢筋水泥的城市,有了这样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社区,居所之外便有了温度,把“我们”的故事写进日常,让归属感在街巷间深深扎根、静静流淌。

短评

谢谢你 小马甲

孙莹

从桃源社区百家粥里熬煮的邻里温情,到初星咖啡店里特殊青年绽放的自信光芒;从马街北路社区工作人员熟悉的脚步声,到顺城社区创业者手中温热的咖啡香。点点滴滴的温暖,都离不开每一位社区工作者的默默耕耘。

在社区工作者的字典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家长里短的 “小事”。为老人提供暖心服务、为孩子辅导作业、替创业者跑手续、给特殊群体搭平台……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却成了居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 “调味料”,让平凡的日子有了滋味与温度。

他们最显眼的就是那件印着社区名字的小马甲,鲜艳的颜色在街巷间穿梭,百米之外就能让人望见。老人们会亲切地喊出他们的名字,拉着双手诉说心事或道谢;孩子们追着喊“叔叔、阿姨”,偶尔还扑进怀里要抱抱;年轻人常来社区坐坐,分享自家土特产的举动里藏着深深的认可。

社区里的人情味,从来都不玩抽象,而是离我们最近的关心与爱。谢谢你,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书写温暖的社区工作者,是你们让“家”的边界不断延伸,让归属感在每颗心中生根发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