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

微博

微信

领导

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市政府信息

昆明助力打造“陆上橡胶之路”

发布时间:2025-06-30 17:15:59       来源:昆明日报
在位于昆明综合保税区空港片区的云南国际橡胶仓储中心,巨大仓库内弥漫着独特的橡胶气味,一垛垛标着SCR10、TSR9710、TSRWF等型号的天然橡胶排列整齐。重型叉车轰鸣着穿梭于仓库内,将刚刚从缅甸入境的橡胶块精准归位。入库高峰时,每日有28辆载重35吨的巨型货车鱼贯而入,卸下近千吨“黑色黄金”。自2024年9月10日投入运营,9个多月就有万吨橡胶汇聚于此,货值逾亿元。预计2026年将有2.5万吨橡胶入库,货值达3亿元。

繁忙景象背后,是昆明综保区落实“三大经济”协同发展的生动缩影,是云南省融入国家战略大局的具体担当。当橡胶从“卡脖子”资源变为经济“压舱石”,一条由云南辐射而出的“陆上橡胶之路”正在重塑中国乃至全球的资源格局。

橡胶工业关系国家命脉

橡胶是工业血脉、战略基石。小到医用手套、轮胎,大到国防装备、航天器件,无不依赖其支撑。天然橡胶和钢铁、石油、煤炭合称世界四大工业原料,也是其中唯一可再生的工业原料。

历史教训刻骨铭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大量天然橡胶,西方封锁禁运,橡胶短缺曾扼住新中国的咽喉。“西方国家在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实现工业化合成橡胶,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才真正实现工业化生产合成橡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研究员莫业勇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也是最大的天然橡胶进口国,近3年,年平均进口天然橡胶600多万吨。

橡胶安全是永恒的课题。经过70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天然橡胶产业体系,天然橡胶生产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24年,我国橡胶种植面积1680万亩,天然橡胶产量95万吨,其中云南省种植850万亩,天然橡胶产量57万吨。云南与缅甸、泰国、老挝等全球主产区山水相连,其陆路枢纽价值日益凸显。

制度创新释放发展红利

云南国际橡胶仓储中心的诞生,是云南橡胶产业落子的必然一着。

其背后是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综保区、磨憨—磨丁合作区“四区联动”的巧妙手笔。一套组合拳打通了政策壁垒,释放出制度红利。

保税功能是核心引擎。“境外橡胶入区暂免关税、进口增值税,不设存储期限,区内企业之间货物交易免征增值税,大幅减轻企业资金压力、降低交易成本。”昆明综合保税区党工委副书记杨海道出关键。昆明综保区“快进快出”的通关效率,叠加管委会“主动解难”的服务机制,使交易成本大幅下降。

“我们不过度追求利润,重在培育产业生态。”昆明要素交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松说。这一理念催生了革命性的服务矩阵:保税仓储是基础,仓单融资破解中小企业资金困局;线上交易平台直连供需;未来将拓展智能配送、跨境结算等全链条服务。

千亿产业链蓄势云南

云南橡胶产业曾陷“高产低值”困局。多年来,云南囿于种植与初加工等橡胶产业链低端,高附加值制造与贸易集聚沿海地区。

云南国际橡胶仓储中心的横空出世,正改写这一失衡格局:

——现货交易平台首年即冲刺30亿元线上规模,未来将裂变为千亿级流量入口。

——依托仓储中心与交易平台,橡胶正吸引上下游企业“孔雀西南飞”。从种植合作社、加工厂到轮胎巨头、医疗器械企业,全产业链集群在云南加速成型。

——以数字经济赋能,将区块链、物联网技术植入橡胶交易。每块橡胶从境外胶林到国内工厂全程可溯,质量与信用壁垒被打破。

“这不仅是仓库,更是产业路由器。”一名参加“滇峰对话——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天然橡胶产业合作对接会”的行业人士感叹。资源、资本、数据在此交汇,从原料输出地蜕变为全球橡胶定价与资源配置的战略高地之路行稳致远。

“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橡胶产业发展正是重要落子。”橡胶行业专业人士表示。( 记者任翊翔报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