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

微博

微信

领导

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市政府信息

第三届昆明鲜食玉米展开幕

发布时间:2025-06-25 16:49:34       来源:昆明日报

6月23日,第三届中国·昆明国际鲜食玉米品种展示会(以下简称“昆明鲜食玉米展”)在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阳宗示范基地举行。

鲜食玉米一般是指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彩色玉米及笋玉米等品种,并在乳熟期采摘鲜果穗加工或食用的玉米。鲜食玉米具有富含氨基酸、脂肪酸、可溶性糖、膳食纤维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食用口感好等特点,近年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第三届昆明鲜食玉米展为期8天,全面聚焦“科企融合创新驱动品种迭代 鲜食玉米赋能高原特色农业”主题,围绕鲜食玉米优质品种的示范展示、高效栽培模式应用与推广、口感与营养品质评价、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产业链延伸等议题展开系列活动。现场共计展示国内外名特新优鲜食玉米品种60个,其中甜玉米品种35个、糯玉米品种18个、甜加糯玉米品种7个。品种类型覆盖珠贝20、紫玉金刚等市场主推品种,晶玉黑甜、皇金翠等特色品种以及2024年云南省新晋审定的品种。

与往届展会不同的是,本次展会采取双会场联动模式,即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宜良基地和云南阳宗亿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阳宗基地同步开展。通过现场观摩,进行看禾选种、订单签约及新品展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领消费市场新趋势。

本次展示品种中有24个鲜食玉米品种获得云南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意味着其具有广泛的适生性,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 首席记者廖兴阳报道


相关

昆明鲜食玉米领“鲜”发展

鲜食玉米正以“抗氧化、粗粮细吃”的健康标签席卷餐桌,重塑主食版图。   2023年,全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突破2500万亩,年消费量达750亿穗,成为当之无愧的产业新星。在全国四大玉米优势产区之一——云南的低纬高原上,昆明以滇中温暖玉米带的独特禀赋,成为鲜食玉米蓬勃发展的沃土。2024年,云南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居全国榜首,达300万亩。其中,昆明鲜食玉米播种面积名列前茅,经济效益可观,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

创新实践 注入领“鲜”动能

“2023年,昆明举行首届鲜食玉米品种展时,全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近3万亩。今年,种植面积跃升至300万亩。”云南阳宗亿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伟平介绍。2023年,首届中国·昆明国际鲜食玉米品种(以下简称“昆明鲜食玉米展”)举行。这一平台承载着提升昆明、云南鲜食玉米产业国际影响力的重任,也标志着鲜食玉米产业聚合升级、加速启航。

正在举行的第三届昆明鲜食玉米展全面聚焦种源攻坚与全链融合,旨在突破“卡脖子”技术,构建“科研—种植—加工—营销”四维联动的共富新业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高原优质玉米直抵全国餐桌,并致力于将昆明打造成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种源枢纽和标准高地,引领产业向“绿色化、品牌化、国际化”跃升。

昆明鲜食玉米展承办单位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引进难”是四维联动的第一道坎。为突破这一瓶颈,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创新实施了“双引擎”模式,即通过“科研+企业”的方式,共同优选、引进既有科研价值又有市场潜力的品种。通俗说,就是田间“看禾选种”,结合现场签约,驱动发展,让科技与市场无缝对接,精准引领消费新趋势。

黄伟平介绍,首届昆明鲜食玉米展展示了500多个品种,第三届昆明鲜食玉米展只有60个品种,包括获得品种审定的24个新玉米品种。这就是“双引擎”模式的成果,推动“牛奶玉米”等鲜食品种大面积种植。

全链协同 开辟产业新赛道

昆明还充分运用气候、地理等优势,构建了“季节错峰+全链协同”双轨并行的产业新赛道。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昆明立足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根据全国鲜食玉米主栽期产品上市周期规律,合理安排种植茬口,示范种植不同熟期、耐热性及耐储性品种,配套机械化设备轻简栽培管理,构建气调贮藏、冷链预冷、新型保鲜剂等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保障“季节错峰”、打破时间壁垒、创造持续价值。昆明实现鲜食玉米周年生产。

此外,昆明以“产学研销+绿色模式”,构建鲜食玉米的共富新业态。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科研院所、企业、推广单位与农户的深度联动,展会集成“轻简、高产、高效”绿色生产技术体系——水肥一体化、无人机植保、套种增效模式等,实现鲜食玉米从生产到餐桌的闭环体系。同时,依托国家及省级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形成“订单保底、示范带动”的利益共享机制,铺就一条生态友好、市场适配、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黄伟平估算,现在全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300万亩,仅一产总产值就超过10亿元。 首席记者廖兴阳报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