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

微博

微信

领导

信箱

50余项科普体验亮相昆明科技活动周

发布时间:2021-06-24 14:08:18       来源:昆明市投资促进局

野生动物科普宣传、饵块非遗体验活动、“云子围棋”对弈体验活动……近日,2021年昆明市科技活动周在全市拉开帷幕。14个县(市)区30余家单位共举办50余场次主题活动,包含科普展览、文化体验等,全面展示企业、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的创新成果,为市民带来一场科技盛宴。

青少年创新产品吸睛

“由于电站阻碍鱼类洄游,破坏产卵栖息地, 鱼类洄游行为受到影响,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设计了这个鱼类洄游引导机器人。”5月22日,在昆明市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现场,武成小学学生设计的机器人虽然看起来简单,却科技性十足。该机器人包含Microbit硬件和相关配套光线传感器、LED灯、舵机等,在纸盒做成的“大坝”旁边,开放一条供鱼类洄游的通道。为了让鱼类顺利找到洄游通道,通道顶端设置了一个自动投喂机,并设有闸门,兼具环保、实用的同时还不影响大坝发电。

指导老师介绍,该项目让编程教学和编程思维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应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结合实际生活,学生还瞄准许多人存在的脊柱侧弯现象,设计了预防脊柱侧弯的靠背。“现在他们正在设计能根据不同年龄段身高、身材差异进行调整的产品,并思考如何降低成本,规模化生产。”该指导老师说。

5月25日,昆明少科科技有限公司的10余款青少年创新发明成果亮相。该公司总经理胡磊介绍,为迎接COP15,今年企业参展产品均与环保相关,包括环保礼炮、消防演练装置等。“以环保礼炮为例,炮弹使用水制作而成,利用压缩空气进行发射,放完炮后,地面上只有水,非常环保,并且效果和声音不输传统礼炮。”

企业“高精尖”技术惠及多领域

在科技活动周期间,一批科技型企业进入大众视野。其中,作为昆明市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清云科技应用(昆明)有限公司的区块链及相关产品亮相主会场。自2019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吸收昆明本地技术力量,主要研究发展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领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带动孵化一批本地化高新技术企业。

该公司负责人赵扬介绍,清云科技规划建设1条基础链和7条联盟链。联盟链包含医疗卫生行业应用区块链、国际著作权存证区块链、CA证书互认服务区块链平台、电子成绩单认证和国际互认区块链、跨境贸易电子单证区块链、跨境贸易农产品溯源区块链、科技管理和技术合同登记区块链。去年,运用区块链技术,该公司搭建完成的昆明市科技管理服务区块链平台正式上线,把从前科技创新平台认定、技术合同登记等需要提交盖章材料的申报搬到了线上。用户注册科技身份证登录平台后,在一个系统上就能办理所有业务,实现科技业务办理“零跑腿”、科技业务“全公开”、科技管理及服务“穿透式监管”。

目前,该公司已引进孵化7家信息技术类企业,并在昆明高新区机房建设了一个区块链算力中心,预计年内引进企业达30家,构建区块链服务、应用等完整链条。

培育“两支队伍”推进科普工作发展

云南神宇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技术也十分特别。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杨方旭介绍,小桐子是一种可替代能源的植物,在亚热带地区种植抗干旱耐贫瘠,在干热河谷土地上能起到修复生态植被的作用,改善生态环境。聚焦这一特点,该公司建设了小桐子生物质能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初、精产业链年产量各3000吨,将小桐子作为化石能源替代原料,研发出小桐子毛油、生物柴油、航空煤油及副产品并小范围应用。“现在我们正在开展减排、增加氧气和碳中和等方面研究,计划推出更完善的产品投入市场。”

在研究清洁能源的同时,企业还将小桐子种子油饼、残油渣等加工成了“麻风树油饼抗根结线虫有机肥料”,为作物生长提供有机质及营养元素。经2000余亩三七生态试验示范种植验证,该有机肥对作物生长的促进效果达到10%至30%,促长效果比普通有机肥平均提高20.3%,增产率比普通有机肥平均提高5%至15%,对线虫的控制效果达80%至90%,在改良土壤的同时,将三七种植地轮作时间从16年降低到8年,探索出一个生态绿色种植经济农作物和中药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范围广、产品多、参与度广,是今年科技活动周的最大亮点。”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科技活动周已举办21届。2018年以来,市科技局累计向各县(市)区发放33600册科普书籍,深入多地开展重大科普示范活动24次,开展技术咨询12000余人次。今年科技活动周结束后,科技集中示范活动、科普讲解大赛将于下半年启动,部分科技活动将持续至年底。下一步,昆明市将培育好科普精品基地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两支队伍”,推进科普工作向纵深发展,营造全市创新氛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