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助力滇池环保——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赴卧龙古渔村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18 来源:昆明市呈贡区人民政府]

2025年3月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组织开展3.5弘扬“雷锋精神,助力滇池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微信图片_20250318095910

    此次志愿服务活动以“九湖环保卫士为主题”,结合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实际情况,开发区志愿者们从卧龙古渔村出发沿滇池绿道参与环境整治,助力湖泊周边生态保护活动。活动分为理论学习实践活动两个方面。theoretical learning

理论学习
滇池是如何形成的?

块碰撞: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持续碰撞(约5000万年前至今)导致云贵高原强烈抬升,昆明地区地壳被挤压,形成南北走向的断裂带(如小江断裂带)

断陷盆地形成:断裂带两侧地块发生差异升降运动——西山(龙门断层)快速抬升,中部地块下沉,形成低洼的断陷盆地(地质学称“地堑”)。

封闭洼地蓄水:约300万年前(第四纪初期),断裂活动加剧,盆地持续下沉,周边山脉阻挡水流外泄,形成封闭洼地。

水系汇集:周围河流(如盘龙江、宝象河等)携带雨水和融水注入盆地,逐渐积水形成古滇池。早期湖泊面积远超现今,覆盖昆明盆地大部。

出水口形成:自然泄水通道打开地壳运动或河流侵蚀切穿西南部山体,形成螳螂川峡谷(今滇池唯一出水口),湖水经普渡河汇入金沙江,湖泊从封闭转为开放。

湖面收缩。泥沙淤积与人类活动数千年来,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加上明清以后大规模围湖造田,湖面从约510平方公里缩减至300余平方公里。


02
滇池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维持

湿地生态系统,滇池湿地为鸟类(如红嘴鸥)、鱼类(如滇池金线鲃)、水生植物(如海菜花)等提供栖息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节点。

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污染物体表面传播。


特有物种保护

历史上滇池特有鱼类达20余种,虽因环境恶化部分灭绝,但近年通过生态修复,部分濒危物种(如滇池金线鲃)实现人工增殖放流。

线鲃)实现人工增殖放流。



气候与水文调节

局地气候调节,滇池水体通过蒸发和热容量效应,缓解昆明“四季如春”气候的极端温度波动。



防洪抗旱

防洪抗旱。雨季蓄洪(库容约15.6亿立方米),旱季为工农业和城市供水(年均供水超5亿立方米)。

图片

03滇池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01

灌溉水源。滇池为周边约60万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支撑昆明“高原粮仓”地位(如水稻、蔬菜种植)。

02

渔业衰退与转型。历史上滇池年捕鱼量超千吨,但20世纪末污染导致鱼类资源锐减,近年通过生态养殖(如鲢鳙鱼控藻)探索可持续渔业。

03

旅游业核心资源。滇池周边景区(如西山森林公园、海埂大坝红嘴鸥)年均吸引游客超2000万人次,直接带动餐饮、住宿等产业。)

实践活动

开展滇池志愿保护活动。了解完滇池相关知识后,志愿者们分散开来三三两两开展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工作,一部分志愿者一手拿火钳一手提黑色塑料袋,在绿道周围拾取该片区地上的垃圾;另一部分志愿者给在周围散步的居民、游客科普滇池保护的相关知识。

微信图片_20250318101100

       通过此次志愿活动让志愿者们了解学习雷锋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对传统精神的传承,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载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人责任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