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和园区经济的双重发展机遇,着力抓好“六大行动”,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发挥园区优势,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培植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乘着数字经济的大潮,向“新”而行,“破浪”前行,全力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积极转变招商观念,创新招商方式。聚焦“专精特新”,扎实开展产业大招商突破行动,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主动靠前,精准补齐短板弱项。
2023年,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19.1273亿元,引入企业123家,引入外资市场主体9家,昆明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入2000万美元外资,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成长”企业)16家,云南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4家。
今年一季度,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引入企业18家,接待来访企业30余家,赴成都、上海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拜访企业。截至目前,园区共有22个用地项目,其中万溪冲数字经济产业片区核心区一期18个,万溪冲数字经济产业片区核心区二期1个,大健康产业片区3个。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把握新科技革命历史机遇、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2023年,“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在开发区挂牌成立。开发区成为全省第一家拥有人工智能大型科学装置和公共算力基础设施的园区,填补了云南缺乏大型、公共、高性能算力群的空白。
自建成投运以来,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加入“中国算力网”布局,助力国家“东数西算”重大战略发展;与重庆、西安、成都三地签订协议,开展西部地区高性能算力跨区域合作;与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科学技术院、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等多家在滇高校、科研院所、人工智能领域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和协同创新;基于云南和昆明特色,孵化多个人工智能方案及应用案例,涉及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智慧安防、智慧农业、小语种翻译、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
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负责人陈思奕表示:“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基于人工智能芯片,构建多源异构计算集群,涵盖了从机房基建、硬件基础设施到软件基础设施的完整系统。未来,将为省内大规模算法和模型的基础理论研究、实时复杂的智能化计算引擎发展、人工智能应用的商业落地、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创新等方面形成条件支撑,不断促进昆明人工智能硬件、软件和智能云服务之间的协同发展。”
开发区向市级争取出台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聚合发展;制定《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楼宇招商租金扶持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创业动力;从省级、市级赋权事项指导目录中,主动承接28个主项42个子项的赋权事项,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2023年开展技能培训等活动35场,参加活动企业达713家,累计走访企业140余家,提供工商税务等服务375批次;增设公交专线,投放共享交通工具,形成“通勤专线+公交专线+共享交通工具”的通行网络,全方位保障园区企业基本出行需求。
大力推行“三法三化”,合理调整项目报批报建前后置顺序,优化办理流程,开展联动审批协同服务,项目前期审批时限缩短约30%。针对均和云谷·昆明数智港二期、云南云上云5G大数据园区、云上云·云南省信息化中心、云创智谷等项目的招商服务需求,召集区级相关职能部门,上门服务,解决困难,助力项目招商进度。积极为在建项目紫光产业园同江苏瑞创园区发展公司、网龙网络同云南动感生活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牵线搭桥,盘活土地闲置资源。博优算力数据园一期、云南云上云生物科技产业园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昆明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综合能源建设项目等开工建设,均和云谷·昆明数智港二期、昆明数码港国际软件园等12个项目稳步有序推进。